“今年這雪可下得有足足半月了!迸赃呉蛔赖囊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望著窗外的落雪唏噓。
“哎,也不知又有多少流民凍死?”同行的另一個書生也不禁感嘆。
“胡說!”坐在角落的一個白袍少年氣急,“圣上愛民如子,又怎會讓流民活活凍死。”
“圣上雖愛民如子,在外諸司營私背公、剝民罔上可又會少?!這往年冒領賑災款的事情可不少?”一位老者嘆氣地搖了搖頭。
“這次可不一樣!”白袍少年氣得滿臉通紅。
“怎么個不一樣法?”其中一人忍不住問道。
“這次前去賑災的可是我表……可是圣上的親外甥。”白袍少年一臉自豪道。
“可是十五歲就高中狀元的那位郎君?”一旁掌茶的小二不由驚嘆出聲。
“不錯。”白袍少年傲嬌地點了點頭。
“聽聞那位郎君可是娶了親?”書生模樣的年輕人問道。
白袍少年臉上顯出厭惡的神情,“不過使了不入流的手段罷了!
顧靜怡聽到白袍少年對李令月的詆毀,不禁有些擔心地望向李令月。也不知道那些話,二嫂聽了幾分。
李令月面上十分平靜,自顧自地飲著茶水。
顧靜怡心下忐忑,二嫂該不會生氣了吧?
“二嫂。”顧靜怡踟躕開口,“那些閑言碎語當不得真,二嫂莫往心里去。”
“無礙”李令月放下手中的茶盞,“坊間傳聞也未必是假,我往日確實是做了一些混賬事情!
“我不信二嫂會做那等事情!鳖欖o怡滿臉通紅道,“倘若二嫂真做了那等事,也必是身不由已。”
李令月笑了笑,“四妹妹過獎了。”
顧靜怡母女三人的院子在西邊最不打眼的地方。
顧靜怡回府后還未走進院子,就有一道氣急敗壞的聲音從院子里傳來。
“顧靜怡,你還知道回來!”
一個長相嬌俏的少女從屋內走了出來。
少女約莫十四五,神情倨傲,下巴亦是高高抬起,話語間語氣十分傲慢,“你知不知道我等了你一下午!
“靜妤。”顧靜怡語氣溫吞,“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顧靜妤斜眼睨了顧靜怡一眼,抱著雙臂,“沒什么事情,我便不能來找你了么?”
“靜妤,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鳖欖o怡忙不迭解釋。
“好了,也不知道你整天拉著一張臉給誰瞧!鳖欖o伸出一只手,“勻我些銀子!
“靜妤,你要銀子做什么。”顧靜怡小聲地問道。
“你管這么多做什么?”顧靜妤沒好氣地瞟了顧靜怡一眼。
“靜妤,我沒錢!鳖欖o怡小心翼翼道。
“顧靜怡!”顧靜妤聞言臉色頓時變得十分難看,態(tài)度也變得更加蠻橫無理起來。
“靜妤,我身上真的沒錢!鳖欖o怡慌忙解釋。
“這是什么!”
顧靜妤突然瞧見顧靜怡懷里揣著的胭脂,眼睛一亮,一把便將胭脂奪了過來。
“沒錢你還買胭脂!”顧靜妤貪婪地撫摸著手里的胭脂,“還是水粉齋上等的胭脂!”
“靜妤,這個不能給你,這是二嫂給我的!鳖欖o怡臉上露出慌亂的神情,忙伸手想要搶回來。
“二嫂?”顧靜妤嗤笑,“顧靜怡,你什么時候跟那個女人混得這般相熟了?
顧靜妤站在臺階上居高臨下地望著顧靜怡,鼻中哼出冷笑,“這個胭脂現(xiàn)在是我的了!
顧靜妤迅速將胭脂收入懷中,臨走還不忘叮囑,“剛剛可什么都未發(fā)生,你可莫到父親祖母身前告狀!
望著顧靜妤遠去的背景,顧靜怡嘆了口氣,又幸而那匹緞子未叫妹妹搶了去。
進了屋,李氏正坐在桌子邊納鞋底。
瞧見顧靜怡回來了,李氏放下納鞋的針線,高興地起身相迎,“靜怡,你回來啦!
顧靜怡瞧見李氏,心中也不由一暖,“姨娘,我回來了!
“你妹妹,她……,”李氏嘆了口氣道:“你莫要往心里去。”
“姨娘,我明白!鳖欖o怡一臉乖巧地笑了笑。
“明白就好,明白就好,委屈你了!
“姨娘,不委屈!鳖欖o怡搖了搖頭,撒嬌地將頭靠在李氏懷中。
“好孩子!崩钍锨浦@個性子與自己相像的女兒,溫柔摸了摸顧靜怡的后腦勺。
“你今日可是與你二嫂出府了!
“嗯。”顧靜怡點了點頭。
“你二嫂,她……”李氏擔憂地問了句。
顧靜怡抬起了頭,“姨娘,二嫂人很好,你莫信了外頭那些傳言!
“好,好!崩钍洗认榈匦α诵,“一眨眼,你和靜妤都長這么大了。過了年,開了春,你和靜妤就要及笄了。是大姑娘了,是到說親的時候了。”
“姨娘,女兒不嫁,女兒要一輩子賴著姨娘!鳖欖o怡撒嬌道。
“說什么傻話!崩钍涎鹧b嗔怒。
“姨娘,我想吃您做的雪花酥了。”顧靜怡將頭靠在李氏的肩膀上。
“好,明兒個就給你做!崩钍蠈櫮绲匦α诵。
翌日。
清晨,馬車緩緩駛在青石板路上,在寂靜的街道上發(fā)出“噠噠噠”的馬蹄聲。
馬車沖進淡淡的薄霧,一路往城西駛去。最后,在問政山山腳處停下。
雀姐兒掀開馬車的簾子,從車上跳了下來,轉過身對著車內道:“小姐,到問政山山腳下了!
“嗯!瘪R車里的人淡淡應了聲。
李令月扶著雀姐兒的手下了馬車。
緊接著,春桃從馬車上爬下來,小步落在李令月和雀姐兒身后。
萬壽寺坐落在上京城西的問政山,正值深冬,山上都是積雪,頭頂偶有一兩只野鳥掠過。
日頭漸漸升起,山間的迷霧漸漸散去,陽光瞬間灑滿了整個問政山。
通往萬壽寺的石階,有僧人拿著掃把正掃著石階上的積雪。每到年關的時候,萬壽寺的香火就極其的旺盛,沿路隨處可見去萬壽寺上香祈福的香客。
登上長長的山階,便是披著晨曦的萬壽寺。朱墻深壘、碧瓦飛甍,在一片水聲山色中,萬壽寺顯得分外得莊嚴肅穆。粗衣布服的貧寒百姓、雍容華貴的世家貴胄,在偌大的萬壽寺穿進穿出。
來寺廟祈福的人多了,廟門前就多了許多從各處來的擔貨的貨郎,賣些頭油、梳篦、翠鈿玉珠等女人家的小玩意兒。
原本就住在山下的百姓,也趕在這幾日在行往萬壽寺的山腰上和寺門前支起地攤兒,一大早就忙起了活計。也有迫于生計的書生為了養(yǎng)家糊口,在萬壽寺前賣起書籍和字畫。
晨間的萬壽寺,蒼松帶著余雪,翠竹繞著門閭。輕風帶著幾分沁涼之意拂面而來,裹挾著寺廟特有檀木香。
穿行于萬壽寺中,倒叫人得了幾分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