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紅衣聞言,也是點了點頭。
也是,如今的朝堂上,兵部尚書是趙惡來,吏部尚書是仲遷,戶部尚書是趙知命,禮部尚書是趙思農(nóng)。
就連重新啟用工部尚書的富大民也是唯肅王府馬首是瞻。
可以說,徐策雖然不在朝堂,但他的話語權(quán)卻絲毫沒有減弱。
而且徐溫書也從來沒對徐策和北境起過疑心。
徐策曾經(jīng)對徐溫書說過的話,徐溫書都奉若圣旨……
北境,出不了什么大事。
至少在純徳朝是如此。
隨然傲寒山一道命令傳出,東海鎮(zhèn)開始瘋狂的建造大型戰(zhàn)船。
天下各大州郡的流民難民,全都在往北境歸律。
而且,隨著一艘艘戰(zhàn)船離開東海鎮(zhèn),前往武道盟后,北境的人口也在迅速銳減……
北境如此聲勢浩大的行動,根本就沒打算藏著掖著。
所以朝廷很快就得知了這個事情。
這天的朝會上。
徐溫書照常詢問了土地和稅法的改革進度。
戶部尚書趙知命如實匯報:
“各地的世家亂軍已經(jīng)被平定,土地和稅法的改革也都在各個州郡實施了下去,預(yù)計在明年糧食產(chǎn)量將會得到大幅度上升,稅收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徐溫書滿意的點了點頭:“諸位愛卿還有什么事嗎?沒有的話,那今天的朝會就到這里結(jié)束吧!
就在這時,一個御史站了出來。
此人名叫柴桂,新任的御史大夫。
他大聲說道:“臣要彈劾肅王!”
聽到這話,百官們都是一愣。
彈劾肅王,這四個字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沒有聽到過了。
這柴桂……好大的勇氣!
徐溫書聞言,先是愣了一下,旋即說道“那你要彈劾我皇叔什么?”
柴桂大聲說道:“最近肅王府在大肆征集各大州郡的流民和難民前往北境!
“可是據(jù)臣所知,肅王府的人正在瘋狂的向海外輸送人口!
“臣懷疑肅王府的人,在密謀造反。想要改天換日!”
聽到這話。
滿朝文武都是不由得搖頭搖了搖。
他們還以為柴桂有肅王的什么把柄呢。
結(jié)果就一個密謀造反啊……
柴桂的話剛落下,就有一個年輕的官員站了出來。
看他身上的官袍,顯然也是一位御史。
“哼!柴大人,你說肅王密謀造反?可有實證?”年輕御史冷哼一聲,道。
柴桂看了一眼年輕人,眉頭一皺。
因為這年輕人正是他的下屬。
此刻他在彈劾肅王,結(jié)果他的下屬竟然跳出來跟他作對!
柴桂的臉色逐漸陰沉了下來:“肅王府在各大州郡鬧出了這么大的動靜。”
“他們征集的流民和難民高達上百萬!如此恐怖的數(shù)量,他們想干什么難道還不清楚嗎?”
年輕官員冷笑道:“說到底柴大人還是沒有切實的證據(jù)證明肅王府謀逆!”
“我們御史雖有監(jiān)察百官之責,但也不能張嘴就來。朝廷賦予我們權(quán)力,那我們就要恪盡職守!”
“柴大人說肅王府謀逆,那就拿出證據(jù)來,如果就這么沒有依據(jù)的說肅王府謀逆,下官是第一個不贊同的!”
年輕御史說完,又有幾個御史站了出來:“對,我們御史雖有著很大的權(quán)力,但也不能成為某些人想要博取名聲的捷徑!
“要彈劾肅王府可以,那就拿出證據(jù)來啊,連證據(jù)都沒有。柴大人就要彈劾肅王,你知道肅王對我們靖朝的貢獻有多大嗎?”
“就是!柴大人這般不穩(wěn)重,真叫我等懷疑你是否能夠勝任御史大夫這個職位!”
柴桂看著越來越多的御史站出來反駁自己,氣得胸膛起伏。
他在未出仕之前可是有名的名士,不過最向往的還是朝堂。
他一直在等一個入朝為官的機會。
朝堂經(jīng)過多次動蕩,官員數(shù)量銳減,正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
于是他厚著臉皮托人多方舉薦,最終得到了御史大夫的位置。
最近他聽說了北境肅王府的行為后,頓時就找到了一個可以讓他名揚天下的機會——彈劾肅王,踩著肅王上位。
可沒想到他才剛一開口,就遭到了劇烈的攻擊。
而且攻擊他的還是他的下屬!
“哼!他肅王府要是沒有謀逆之心,為什么要整理這么多人前往北境?”
“而且我聽說北境已經(jīng)陸續(xù)派遣了一百萬百姓前往海外,肅王府究竟是什么居心?”
“這一百萬百姓被送往何處,目的為何,是死是活?這總得給朝廷一個交代吧!”
柴桂憤怒的說道:“如今的靖朝先后遭遇了寧王,燕王之亂,然后又是楊家謀逆,國力大大下降,此時正是百廢俱興的時候!
“如果肅王再行謀逆之舉的話,那我們靖朝距離亡國之日……也就不遠了!”
群臣們看著義憤填膺的柴桂,一陣搖頭。
這個柴桂還真是愚蠢得無可救藥!
還有名的名士呢,就這……
沒聽見剛才戶部趙尚書說了嗎,目前靖朝的財力將會大大增強,百姓安居樂業(yè),日子逐漸富裕起來,對朝廷也越發(fā)信任。
結(jié)果這柴桂還說靖朝距離亡國之日不遠了……
趙知命站了出來:“咳咳,柴大人。本官剛才說的可都是事實,你要是不信的話,可以去查。”
“現(xiàn)在的靖朝內(nèi)部安定,不存在任何隱患。外部如南蠻,天竺等國已滅……本官實在是想不出靖朝的亡國之患在哪里!
柴桂大聲道:“當然是北方的肅王!”
“最近三大軍已經(jīng)開拔,朝北境而去!”
“如今的三大軍足足五十萬人啊,這對我們靖朝來說,不就是一個隱患嗎?”
“三大軍,兵多將廣。他們要是跟隨肅王謀逆,試問天下還有誰能夠抵擋肅王的兵鋒……”
“夠了!”
柴桂越說越起勁,可一道嚴厲的呵斥聲打斷了他。
他抬頭看向徐溫書,眉頭一皺。
徐溫書說道:“北境的事,朕的幾個皇嬸已經(jīng)跟朕知會過了。”
“往海外派遣人口,是因為皇叔在海外的武道盟得到了一座島嶼,想要將其拓增為靖朝的領(lǐng)地!
“這對我們靖朝來說,是一件好事,應(yīng)該支持!
“行了,如果沒事的話。今天的朝會就到這里了!
柴桂的眉頭越皺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