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笑著頷了頷首:“嗯,我正琢磨著給他點顏色看看,可人呢?這幾天咋不見蹤影?”
“你問我?我哪清楚!”
季珊翻了個白眼,隨即又笑了:“看你那天氣得不行,我哪敢跟他多嘴,更別說打聽他的事兒了,免得你以為我心里還掛念著他呢!”
王小北聽了,回敬了一個白眼。
算了,不來也好。
算是他走運。
“得了,上車吧,咱們回家!
他拍了拍自行車后座,笑著對她說。
季珊笑瞇瞇地上了車,二人騎行回家。
路上,王小北自然是一路占便宜。
……
時光匆匆。
沒過多久,大姐收到了錄取通知,要去學(xué)校參加軍訓(xùn)。
大嫂坐完月子重返工作崗位,照看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張美英肩上。
整天圍著孩子家務(wù)轉(zhuǎn),忙得不可開交。
接連幾年的艱難時日,城里人除了咬牙堅持,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好在后來,雖然城市里不時宣傳節(jié)約糧食,但至少沒有進一步削減居民的口糧定量。
生活雖難了點,倒也能勉強對付過去。
這可是北平,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光景可想而知。
老媽,大伯跟老爸寄往外地的糧票數(shù)量直線上升。
隔壁院子里,因營養(yǎng)不良而出現(xiàn)浮腫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六二年,一月。
發(fā)工資這天。
大院里中午就開始熱鬧起來,議論紛紛。
因為又有了新花樣。
為了應(yīng)對資源分配不均和即將到來的通貨膨脹問題,商業(yè)局推出了兩種購物券。
工業(yè)券跟副食品券。
沒票沒問題,用券一樣能買東西。
每二十塊工資就配一張,管用得很,從火柴,肥皂到手套衣裳,甚至是自行車,樣樣能換。
論張算,細致到連十分之一張都算數(shù)。
買東西時,它就派上了大用場。
這樣一來,手頭的選擇寬泛了不少。
雖說以后票可能變成員工獎勵的形式,但誰家領(lǐng)了多少張,還是鄰里間熱聊的焦點。
除了這兩類券,市面上的高價貨也添了些新花樣。
不光是糕點糖果,手表,連同煙酒茶卷煙,一股腦兒冒了出來。
別擔(dān)心,不需票的高價品跟憑票的平價貨和平共處,不影響固定份額。
這高價商品,讓大伙兒又喜又憂。
喜的是,以前有錢難求的物件,如今能多置辦些了。
憂的是,錢嘩嘩往外流,心疼啊。
孩子吵著要的零食、走親訪友的禮物。
煙民們?nèi)滩蛔《缡值母邇r煙,都是要花錢的。
有時候,就算價錢離譜,為了面子,也只能硬著頭皮掏腰包。
“這回領(lǐng)了多少回來?”
張美英一見王小東進門,就直接問上了。
王小東咧嘴一笑,“上月掙了三十四塊八毛二,工業(yè)券到手一塊七,差那么一丁點夠下一回發(fā)的零頭,副食品券呢,給了六塊九!
張美英聽完,微微頷首:“嗯,比你爸那頭稍稍強點兒!
一旁的王小北靜靜聽著。
王家和在金屬加工行業(yè),每個月工資三十出頭。
王小東在造紙廠,升到一級工時是三十塊五。
調(diào)到行政崗后,每月就少了五毛,正好三十整。
拿著二十五級的行政待遇。
但是,王小東加班頻繁,工資因此多了幾毛。
大嫂那邊也是每月三十,因為小星還小,她基本不加班,加班費自然也沒多少。
那些高價商品票,副食品券啥的,確實在這緊巴巴的日子里給大伙兒松了口氣。
但同時,也算是從老百姓腰包里又多刮了一層油。
防著通貨膨脹再鬧騰起來,跟早先那次似的。
“你爸那份副食品券我先收著,你給小星買東西前告訴我一聲,我給你券用。”
張美英特地吩咐道。
家里開銷也不少,不能全給出去。
王小東倒不介意,家里的事情,王小北心里有數(shù),吃喝不愁。
眼下的情況,雖說是稍微好了些,但錢包里的錢卻像流水一樣快。
王小北明白,雖說往后幾年日子依舊緊巴。
明年秋收過后,會舒坦不少。
……
六二年,六月。
王小北趁著分配工作的尾巴,帶著曹子昂和子新,送了不少禮。
把兩人的工作給敲定了,畢竟就要畢業(yè)了。
曹子昂進了出租車公司,曹子新則去了運輸公司。
原本想著能不能找個領(lǐng)導(dǎo)挑兩人當司機,
可這種好事多半內(nèi)定了,學(xué)開車的大都有背景。
現(xiàn)在司機的工資高得很,
五個級別,十檔工資,實際上就是五個等級。
最低的副五級每個月四十二塊二,一級司機更是高達八十五塊二。
開車還有補助,市區(qū)跑一天六毛,長途就一塊。
開車時間不固定,加班費也挺豐厚。
王小北都有心想讓家人干這行了。
可惜出租車的名額就一個,要不真想兩人都安排上。
王家和跟王小東的單位,廠領(lǐng)導(dǎo)都是熟人。
鄒正陽家跟李采薇家。
反正還沒到那一步,現(xiàn)在嘛,各憑本事。
……
這一年,小西以年級第二的成績考入了八中。
王小北每天上學(xué)還得捎帶上他。
冬秀是年級第一,加上長久練嗓的功底,同樣進了中音附中。
冬秀上的三年制,算初中,
將來想繼續(xù)讀,也有路子,跟王梅成了校友。
家里最小的小菊,也順利升入小學(xué)五年級。
……
六三年八月。
王小北不出意外地,順利升入了八中的高中部。
八中果然是人人爭破頭想進的重點學(xué)校,班上原本人數(shù)五十有二,三個干脆不念了,十一個轉(zhuǎn)校而去,剩下的近四十人,無一例外都進了高中。
升入高中,班級依舊維持著六人一組。
新加入的同學(xué)們大多來自周邊的普通初中,遵循的是就近入學(xué)原則。
盡管班級被重新打亂組合,但仍有半數(shù)人留在了原來的班級,其他人則分流至其他班級。
開學(xué)第一天,迎來了軍訓(xùn)。
柯秋露笑盈盈地坐到了他旁邊的座位上,“咱們又成同學(xué)啦?”
王小北樂呵呵地頷首回應(yīng)。
班級里有人去了別的班,自然也有別班的同學(xué)加入。
柯秋露就這樣加入了他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