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封神大戰(zhàn)”的禮樂弄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主旨”、“精神”、“內(nèi)核”。
這是一個宏大而崇高的話題,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
管仲時期諸侯會盟,“尊王攘夷”就是主旨。
這個主旨延續(xù)了幾百年。
之后的霸主們也都打擊四方蠻夷,維護華夏正統(tǒng)。
只是兩千多年后,突然來個光頭,喊著“攘外必先安內(nèi)”,倒行逆施了。
但這也說明,華夏上下五千年,人們的思想始終在“華夷、內(nèi)外”中打轉(zhuǎn)。
姜國目前的發(fā)展程度,境內(nèi)不光是人族,還有鮮虞諸國、西域諸國、南越諸國。
甚至猢猻國這樣的精怪國家。
境內(nèi)、境外,還有眾多向往中原,向往姜國的山精野怪鬼物。
還有其他世界的生靈,通過夢境之道轉(zhuǎn)生至姜國。
“尊王攘夷”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但是人們一時間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口號。
直到唐雪見說:“你、我,我們……”
龍陽立刻問道:“這是什么意思?”
不是他想問,而是必須捧場,不能等話落在地上。
你、我、我們,這三個詞都很簡單,剛上學的毛孩子都知道。
可是這三個詞放在一起,放在這種場合,注定就不一般。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洗耳恭聽。
就連姜后也在蒲團上坐下,笑吟吟的等著。
唐雪見將文稿卷成筒,雙手背在身后踱了幾步。
“來的路上,我了解過姜國乃至整個中原的歷史……”
“我也知道你們各諸侯國禮崩樂壞,互相攻伐的往事……”
“更知道姜國崛起于大廈將傾,復(fù)興于社稷倒懸。”
“我也能預(yù)見到,你們對‘封神大戰(zhàn)’的期望,就是當做一個招賢納士的平臺!
“在這里網(wǎng)羅人才,鞏固國家的地位,強化自身的影響。”
一番話,說得龍陽等人啞口無言。
嗯,他們確實是這樣想的。
為了爭奪“免死金牌”,來的肯定都是最優(yōu)秀、最杰出的人。
如果把這些人都遴選出來,給他們資源,讓他們成長。
然后再著書立說,開館授徒。
把一個人的成功轉(zhuǎn)化成整個國家,乃至整個天下的成功。
如此厚積薄發(fā),十年后、百年后,將會是什么場面?
唐雪見卻開篇遞刀,捅破了眾人最終的想法。
“你們這種想法,并不奇怪,以自我為中心,將他人的資源都收攏到自己手中!
“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我’壯大了,成為天地間的唯一,‘他’呢?‘他們’呢?”
“你們這種想法,不可。
孔黑子第一個打斷。
“唐姑娘,某有一言不吐不快!難道,我們這種想法不對嗎?”
“我們給天下人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的才華得到施展,不至于懷才不遇,難道這不好嗎?”
“某漂泊半生,雖有滿腹經(jīng)綸,卻不得重用,不想后世之人重蹈某之覆轍,我等一心為民,何錯之有呢?”
其他人紛紛點頭。
姜國一直在發(fā)掘人才、培養(yǎng)人才。
最典型的就是墨家。
如果沒有姜國的發(fā)掘和培養(yǎng),小墨即便成材,也會延遲十年,甚至二十年。
即便成材,在沒有外部資源的情況下,發(fā)展過程必然舉步維艱,最終的成就也縮水十倍百倍。
這一點,孔黑子不羨慕是不可能的。
小墨得到重用的時候才六七歲。
孔黑子來到姜國的時候都年過半百了。
所以,聽到唐雪見的話后,孔黑子第一個反駁。
如果不是看在龍陽的面子上,孔黑子言辭會犀利十倍。
唐雪見沒有生氣,甚至都沒多看孔黑子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