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用積分換取的神廟,如果全都放在國境線上,我們豈不是吃虧了?”
“我國用積分換的九十種高產(chǎn)作物,分你們一份,你們占了天大的便宜才對!
“良種你們可以自留一半,可神廟也能拆開嗎?”
“要不,你們出錢買種子,也不是不能考慮!
“買?什么價錢?”
“一粒萬金!”
“你……你這是獅子大開口!”
蕭國皇帝、親王和五斗米聯(lián)盟的天師、祭酒坐在一起對酒當(dāng)歌。
旁邊,雙方臣子唇槍舌戰(zhàn),拍桌子跺腳。
兩種迥然相異的畫風(fēng)出奇的湊到一起。
不明就里的人肯定會以為,外交人員真賣力,為了國家利益據(jù)理力爭。
可明白人都知道,外交人員就是在演戲。
哪怕他們真的在據(jù)理力爭,可依舊是演戲。
演給他們自己的戲,演給天下人的戲。
以后歷史記載,只會提到雙方大吵七天七夜,十天十夜,卻不會說是雙方首腦一拍屁股做出的決定。
“天師,你覺得這事該如何是好?”
“北國皇帝這是在為難我們啊。”
“不敢不敢,孤只是想聽聽天師的看法!
“看法不敢當(dāng),還是等他們商量的結(jié)果吧!
蕭國皇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天師可玩過象棋?”
“略懂,略懂。”
姜國流行的東西,其他世界都會風(fēng)靡。
封神大戰(zhàn)有棋類項目,圍棋、象棋自然也家喻戶曉。
更何況傳說中,象棋是龍陽根據(jù)楊國圍攻姜國,推演戰(zhàn)爭時有感而發(fā)。
這個棋天然的帶了一層光環(huán)。
“那么……天師有沒有想過,在咱們國境線上劃出一道‘楊河’、‘姜界’?”
見天師目光疑惑,蕭國皇帝解釋道:“我們雙方各退三舍,不在邊境陳兵!
“六舍之地,用來修筑神廟,周邊土地都劃為廟里的產(chǎn)業(yè)!
“如何?”
這……
天師與身邊的人對視一眼。
他們也是這樣想的。
只不過,他們想等一等,等外交人員談的時候拋出這個想法。
卻沒想到,蕭國皇帝直接說了出來。
“六舍之地,合計一百八十里,我們雙方的邊境線上安置十多個神廟,倒也不算擁擠!
“不,天師誤會了!”
蕭國皇帝說道:“孤的意思是,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神廟圈。所有神廟都建一遍,信徒想膜拜誰就去膜拜誰!
“不妥!”天師搖頭,“你們只有十幾座神廟,怎么可能……”
“哈哈,天師又誤會了!”
蕭國皇帝蘸著茶水在桌面上劃了一道蜿蜒曲折的線。
“比如這里是邊界,這里是土地廟,我們請上界在此地建立神廟。然后我們自己在土地廟周圍建立其他廟!
“再比如這里,是河神廟,上界建完神廟,我們再建土地廟,以及其他廟。 ”
“雖然我們自己建的廟不如上界靈驗,但也勝過民間百倍。”
“百姓無論信仰哪位神明,都能在一個地點完成所有環(huán)節(jié),解決最基本的信仰需求!
“天師覺得這個主意如何?”
如何?
當(dāng)然是好極了!
五斗米教這邊只是想蹭個便宜,讓蕭國把神廟設(shè)置在邊境線上。
卻沒有往下想。
他們并不認(rèn)為蕭國會爽快答應(yīng)。
即便答應(yīng)肯定也各種不爽利。
哪想到,蕭國皇帝如此開明。
“北國皇帝如此大方,我們也不好太小家子氣。這樣吧,我們雙方二一添作五,一起出人、出錢!
“在邊境上興修水利、開墾農(nóng)田、治理荒山、播育良種。”
“所有收獲,雙方共同分享,如何?”
南北雙方漫長的邊境線上,因為歷史原因,基本都是荒蕪地帶。
土地很肥,氣候很好,可是沒人耕種,甚至都沒人敢居住。
蕭國和五斗米聯(lián)盟還要在這里建立軍營,駐扎軍隊。
每年花費的軍糧、軍餉,不計其數(shù)。
可是又不能節(jié)省這筆錢。
誰也不知道對方會不會突然腦子抽筋,派兵過來打自己。
現(xiàn)在倒是一個契機。
把邊境線交給神明,交給人皇。
對方就是再腦子被驢踢了,也不至于派兵跨越眾神之地打自己吧?
就算他們君主敢,底下的士兵也敢嗎?
就算他們真敢,眾神也不會坐著不管吧?
如果眾神都不管,那只能說,天要亡自己,再掙扎也是徒勞。
五斗米教這邊也是同樣的心思。
一來可以合理撤兵,節(jié)省軍費開支,將軍隊投入到生產(chǎn)中。
二來可以開發(fā)邊境線上一百八十里范圍的荒地。
三來也是對人皇,對眾神的尊敬。
“我覺得可行!”
聽到對方答應(yīng),蕭國皇帝立刻舉杯。
“哈哈哈,那,咱們一言為定!”
碰杯之后,雙方的談判人員立刻開竅了一樣。
圍繞“退避三舍”開始做文章。
不是他們突然開竅了,而是他們背后的主子點頭了。
外交官談出來的條約,都是為了被撕毀做準(zhǔn)備。
只有雙方君主談出來的,才叫“祖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