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諸天,斷罪萬族。
人族長生路自此開始斷絕,諸多種族都跌落云端,成為只有一個甲子、兩個甲子的短壽種族。
看到這一幕,許多人悵然若失,也有人恍然大悟,更有人痛哭流涕,悔不當初。
他們有的人是刻意煽動,篡位奪權(quán),有的人是隨波逐流,投機取巧,更有人是稀里糊涂,被裹挾進來。
現(xiàn)在,全都被人皇一一裁決,根據(jù)主觀意愿判罰。
“人皇,我有罪,罰我一人即可,請不要株連我的世界!
“是啊,請人皇開恩,不要株連我的世界!
“求人皇開恩。”
面對這些人的祈求,大黃哈哈一笑。
“你有罪,只罰你一人?那我問你,假若你們真的成事,會帶來什么后果?”
“戰(zhàn)爭?傾軋?撕裂?諸天萬界山頭林立,萬族爭鋒,最終要死多少人?”
“這種狀態(tài),又要持續(xù)多久?”
“甚至……將來是否還有人皇現(xiàn)世,一統(tǒng)諸天?”
“你一人之罪,擴大到諸天萬界,罪孽滔天!你一人之罪,擴大到千秋萬世,貽害無窮!”
“現(xiàn)在,我只是削了你們的壽數(shù),已經(jīng)網(wǎng)開一面。難道,要我判斬立決嗎?”
轟!
眾人駭然。
以人皇的力量,抹去一個世界輕而易舉,甚至都無需這么做,只是降下洪災、天火,也能讓一方世界覆滅。
自己的罪行,稱得上罄竹難書,人皇給自己的世界留一線生機,也算是開恩了。
“多謝人皇恩典,只是不知,我們還是否有望長生?”
諸天萬界的人群全都仰望著天空,等待大黃回復。
大黃也同樣仰望星空,他在搜索漏網(wǎng)之魚。
許久……許久……
他終于降下視線。
“長生?那得問我家老師了!”
說完,大黃收斂自己的道,神通法相緩緩消散,天地重回光明。
只是,所有人都感覺眼前一黑,整個世界都暗淡下去。
問人皇的老師?
岳先生嗎?
他不是消失了?
幾千年、上萬年都音信全無。
這要上哪問去?
之前,人們內(nèi)心中都竊竊的希望岳川死去,再也不要回來。
現(xiàn)在,恰恰相反,人們只希望岳川趕緊回來,在自己壽元枯竭之前出現(xiàn)。
有人認命,通過傳送陣或者其他手段回自己的世界。
也有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原地兵解,或者消失。
還有人痛哭著向人皇懺悔。
只是,大黃再也沒有出現(xiàn)。
姜國大門重新打開,人皇殿再度封閉。
只是這次,再也沒有流言蜚語。
不是人們智商上升了,而是造謠傳謠涉及到自身利益,而且是最大的利益。
吃瓜,那得是血濺不到自己身上才行。
噴自己一身血的話還是有多遠離多遠。
能夠在這場事情中全身而退的很少,少之又少,而且沒有被波及的絕大多數(shù)是中原世界出身。
這就使得一種陰謀論產(chǎn)生、醞釀。
人皇是不是自導自演?是不是釣魚執(zhí)法?是不是為了清除異己?
世上沒有什么新鮮事,指鹿為馬的戲每天都在上演。
這一次無需造謠傳謠,不滿幾乎在所有世界滋生。
憑什么你們中原世界就能高高在上,享受諸天外界的力量、資源。
而我們卻要被剝奪一切?
憑什么?
更何況,那是我們世界少數(shù)群體作出的決定,跟我們這些中下層有什么關(guān)系?
這種思想,不光是諸天萬界有,就連中原世界也存在。
“我等拜見人皇!還請通報一聲。”
老子、孔子、墨子等中原百家圣人同時來到人皇殿前。
守衛(wèi)宮殿的紫霄門弟子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向龍葵匯報。
只是,還沒等那人轉(zhuǎn)身,人皇殿大門緩緩打開。
“諸位,請進!”
百家圣人昂首挺胸,走入殿中。
大黃看了一眼,沉默不言。
如果之前黃三,以及諸天萬界的強者圍城、逼宮,大黃還可以風輕云淡。
現(xiàn)在,他終于變了顏色。
“諸位,有何要事?”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目光凝聚在最前排。
老子是百家圣人中最年長的,孔子是百家圣人中最有名的。
千年、萬年過去,人們早已忘記“ 孔黑子”的綽號,而是以圣人、至圣、先師之類的尊稱代表孔黑子。
《論語》也成為中原世界最負盛名的著作,成為諸天萬界了解中原世界、學習天朝上國、研究晉升之道的文獻。
更別說七十二弟子、三千門徒,以及門下不計其數(shù)的再傳弟子了。
孔黑子出現(xiàn)在這里,哪怕一句話不說,也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
更何況,他身后還有那么多人。
“人皇,孔某有一事不明,特來請教!
大黃沒有回答,甚至沒有看孔黑子一眼。
他淡淡說道:“老師說過百家爭鳴,也很向往那種盛況,但是我更喜歡舌戰(zhàn)群儒。孔先生,請吧!”
一句話,百家圣人駭然。
他們中有人是中原世界土生土長的,有人是其他世界的賢智者,通過飛升、接引、輪回等方式進入中原世界。
能夠封圣,能夠冠以“子”的尊稱,前提條件就是中原世界出身。
這次事件中,中原世界并沒有受到任何損失,百家圣人或許也是有此依仗,感覺無論如何自己都不會損失什么。
相反,無論結(jié)果如何,自己都能博得一個好名聲。
左右不虧、穩(wěn)賺不賠,何樂不為呢。
可是人皇一句“舌戰(zhàn)群儒”把大家都整怕了。
“儒”在這個時代還是賢智者的代名詞,和“僧”一樣,都是對泰山北斗們的尊稱,而非某一家、某一教的專屬。
舌戰(zhàn)群儒,就是百家圣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被人皇推到對立面。
有人想跳出去,與孔黑子劃清界限,可是又拉不下面子。
來都來了,總得說兩句吧。
孔黑子不知道身后眾人的想法,而是拱了拱手,說道:“敢問人皇,此舉仁否?義否?仁義否?”
大黃一秒鐘的猶豫都沒有,朗聲說道:“大仁!大義!大仁義!”
百家圣人的表情全都變得精彩起來。
人皇高明。
根本不回答仁、義,如此必然掉入對方的陷阱,被牽著鼻子走。
而是直接加了個“大”,重新詮釋、重新定義。
掌控節(jié)奏和局勢的同時,還將孔黑子貶了一頭。
無論孔黑子再說什么,都是小仁、小義,小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