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姜國的到來,讓他們成為人。
百年時間,這里逐漸有了社會的雛形,無數(shù)野人匯聚到開拓點附近定居,用勞動換取食物以及其他物資。
開拓團隊的團長是姜國百姓,因為拆遷得到一塊建城令,可以在其他世界建立自己的城池、國家。
姜國會協(xié)助其開拓,直至站穩(wěn)腳跟,走上正軌。
但是姜國能提供的幫助并非無限,比如平整土地、開墾荒地、修筑城池等,還是需要人力、畜力。
對土著生靈的雇傭也就順理成章。
工地管飯,那些土著生靈吃過飯后就會回家。
不是回家上廁所,而是通過催吐的方式把工地上吃的飯吐出去,給配偶和孩子。
第一次聽說這件事時,白依依三觀震碎。
別說她,開拓團中所有成員都表示不解。
這種事只在禽類身上看到過,成年的鳥類外出捕獵,將蟲子或者魚蝦吞入胃中,回到巢穴后再反吐出來。
這時候,食物已經(jīng)被初步消化,變成高糊狀,雛鳥可以直接吞吃。
至于獸類,食物會通過母親的身體轉(zhuǎn)化為乳汁,反吐的現(xiàn)象并不多見。
而那些土著……
他們徒具人形,也接受了文明的曙光,但終究還沒有褪去身上的舊習(xí)惡俗。
好吧,這個詞似乎不太合適。
文明人眼中的舊習(xí)惡俗,在那些土著身上,或許就是賴以謀生的手段、本能,是他們無盡歲月中生存下來的天賦。
但白依依還是不能接受。
她向開拓團提議,可以增加土著人的報酬。
開拓團也認真聽取了。
畢竟白依依是白家派來的,雖然是跟著做功德鍍金的,但醫(yī)術(shù)高明,遠勝尋常醫(yī)者。
開拓團的成員基本都是一家一族一姓,他們也害怕怠慢了醫(yī)者,導(dǎo)致家人傷病時平白受罪。
些許錢糧,就當(dāng)是買平安了。
可是,開拓團遠遠低估了土著生靈。
之前是一家人的口糧,他們反吐,后來口糧翻倍,甚至翻三倍,他們依舊如此。
自己的家人吃飽了,就給族人,自己的族人吃飽了,就給朋友。
總之,就是不能看到身邊的人挨餓。
他們自己不吃,體力跟不上,干活的時候總是沒狀態(tài),時間長了甚至還會出問題。
這下子把開拓團給干沉默了。
異世界開荒本就艱難,錢糧物資基本都是從本土通過傳送陣運輸過來。
要是王公貴族豪門子弟也就算了,有家族托舉,根本不在乎前期的消耗。
但,開拓團的團長是平民百姓,姜國的普通人。
本就是尋常人家,因為拆遷才得了一塊地的補償,族人們想著搏一搏,于是變賣家產(chǎn)一起過來開拓。
如果往百年前數(shù),他們這樣的,就是一群流民,帶著鍋碗瓢盆,背著破衣爛衫,風(fēng)餐露宿,到處流浪。
都是小門小戶,自己吃飯都成問題,根本撐不起這么龐大且無意義的開銷。
攤上這么一群土著生靈,他們也很無奈。
所以,干脆就把口糧重新恢復(fù)到之前的水平,而且工地上用餐之后禁止外出,直到干完活才準許回家。
這種時候,腹中食物基本都消化殆盡,吐也吐不出去了。
可是后來,一個土著工匠受傷了。
因為失血過多,白依依除了必要的醫(yī)療之后,又給他開了一些補身體的藥。
這下子,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土著生靈發(fā)現(xiàn)那些補身體的藥還挺好吃的,而且一給就是一大袋子,能吃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