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遠(yuǎn)近聞名的神箭手李淵來了,連續(xù)兩箭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竇氏兌現(xiàn)了當(dāng)初的承諾。
后來,竇氏給李淵生了四個兒子,并且把唐國公府打理得井井有條,四個兒子也都教育得人中之龍。
王建明白,岳兄弟這是在給自己揚名。
幫自己融入姜國的上流社會。
連《論語》著作者孔先生都能到場,其他賓客肯定也都大有來頭。
借著這層關(guān)系,瑯琊王氏肯定能在姜國快速站穩(wěn)腳跟。
而且,自己有四個兒子,每個兒子都聰明伶俐,長子更是從小就被當(dāng)成下一任宗主培養(yǎng),無論個人能力還是處事手段都無可挑剔。
最重要的,長子馬上成年,可以婚配。
如果能娶一門好親事,在姜國就更容易立足了,又能給其他三個小子鋪路。
王建有些糾結(jié)了。
秦國果然好,可自己人生地不熟,也沒有關(guān)系可以依靠,到了秦國,估計吃飯都難。
肯定要從零開始,白手起家。
前三代人都要為衣食而奔波勞碌,有了一定的錢財基礎(chǔ)后,子孫才能慢慢熬出頭。
自己是將門不假,但是沒有貴人提攜的話,只能從最底層爬起。
王氏的子孫要經(jīng)歷一場場戰(zhàn)爭,才能出人頭地。
這期間,勢必有許多折損。
如果留在姜國……
至少可以省去五代人的奮斗。
王建迅速推翻之前的決定,手掌蓋在岳川手背上。
“那就多謝岳兄了!
沒有客氣,坦蕩蕩的應(yīng)承下來。
宅院、仆役,甚至日常生活的一切開支,對外交往的人際關(guān)系資源等,都大大方方的應(yīng)了下來。
倒不是王建拎不清。
而是類似的事情,瑯琊王氏也做了許多。
王氏旁支成員、庶出子弟,但凡有天資聰慧者,家族都會給予錢糧,供其讀書,甚至接入宗族用心培養(yǎng)。
一些平民百姓的子弟,只要有天賦、才學(xué),也都會給他們一些資助,品行良好的話,可以把王氏的女兒許配給他們。
大家族之所以根深蒂固,靠的就是累世姻親。
即便眼下瑯琊王氏被連根拔起,但損失的只是旁枝末節(jié),瑯琊王氏的根還沒有斷。
瑯琊還有很多王氏子弟、親族。
只要瑯琊王氏東山再起,這些親族依舊能為王氏所用。
眼下,瑯琊王氏不過是從贈與者,變成了受贈者。
看到王建的神情舉動,岳川知道,穩(wěn)了!
王家留在姜國不會走了。
于是,岳川哈哈一笑,“此處院落我也買下,一并贈與王兄弟,權(quán)作紀(jì)念吧。”
王建頓時感激,“瑯琊王氏,永遠(yuǎn)不會忘記這段經(jīng)歷!
既是不忘苦難,亦是不忘恩情。
家徒四壁,也沒有什么好收拾的。
岳川給王建一條大麾,幾人鎖了房門、院門,便跟隨岳川前往新居了。
所謂的新居,便是張道臨那一處。
這家伙一聲不吭就走了,岳川只好把宅子接過來,幫忙照看著。
現(xiàn)在瑯琊王氏來了,正好,讓他們住進去。
嗯……
這宅子是公子昭給張道臨置辦的,瑯琊王氏因為田氏篡權(quán)而遭殃,政治上也算是齊國公室一方。
住公子昭的房子,合情合理。
王建本以為也就是一處普通的院落,最多寬敞一些,家中多一些擺設(shè)。
卻沒想到,院落是如此大氣。
不僅占地面積極大,而且其中有亭臺樓閣、假山水榭。
姜國雖然不是寸土寸金,但地價也不算便宜。
能在姜國擁有一處以“畝”為單位的院落,這不僅僅是財力,更是關(guān)系。
尤其是幾人進入廳堂之后,發(fā)現(xiàn)其中的家具、擺設(shè)、裝飾等,全都與齊國無異,處處都透著家鄉(xiāng)的感覺。
長子輕輕用手揪了揪父親的衣服,偷偷指了指屏風(fēng)。
王建看過去,頓時膝蓋一顫。
這……這是公室才能用的東西啊。
再仔細(xì)看去,屋中的瓶瓶罐罐、繡品擺件等,都不是平民家能夠擁有的。
處處都是公室的規(guī)格。
這……這……這……
王建難以置信的看向岳川。
“岳兄,這些……”
“王兄放心住下!沒事!沒事!就當(dāng)自己家!”
王建哪里敢當(dāng)成自己家,這妥妥的僭越,被查到是要殺頭的。
轉(zhuǎn)念一想,這里是姜國,不是齊國,僭越什么僭越。
享受著就是了。
“岳兄費心了!”
這何止是費心了!
王建這回對岳川深信不疑了。
對齊國的家居風(fēng)格如此熟悉,肯定是經(jīng)常和齊國打交道的。
而且,打交道的層次比瑯琊王氏更高,瑯琊王氏能與月兄弟交往,分明是高攀了。
如此一來,王建更加堅定了留下來的想法。
岳兄弟在姜國有關(guān)系,在齊國也有關(guān)系,而且都是通天的關(guān)系。
自己腦子被驢踢了才會放著這層關(guān)系不用,反而跑去秦國啃沙子。
(4000字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