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巫蠱之事是蠻夷土著掌握的力量,這種力量很特殊,而且都是在他們部族中傳承,我們也只是知其名,不知其詳。”
“根據(jù)他們所說,巫蠱之術(shù)起源于九黎部落,是蚩尤掌握的力量!
“巫蠱之術(shù)有三種,一是物蠱,可以是一塊石頭,也可以是一塊木頭,又或者其他器具,通過特殊的方法將其制成蠱,如此一來,蠱主人受到的諸多傷害,都會轉(zhuǎn)移到蠱上!
“上古秘聞中記載,九黎部落的戰(zhàn)士悍不畏死,刀槍不入,就是這個原因!
聽到這話,岳川心中一動。
上輩子的世界里也有類似的記載,不過是反著的。
比如——扎小人。
原版的巫蠱之術(shù)是讓物體幫人承受致命傷害,后人卻反過來,讓人承受物體遭到的傷害。
傳說中,針扎小人,被咒的人也會在相應(yīng)的位置生出相應(yīng)的感覺,大多是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如果把小人胳膊掰斷,甚至脖子掰斷,被咒的人也會橫死。
呃……
岳川不知道怎么評價。
如果蚩尤大神知道后世子孫這么糟蹋自己的絕學(xué),恐怕要氣死。
子申沒有察覺岳川的表情變化,而是繼續(xù)講解。
“第二種是蟲蠱,蠻族祭司有特殊的方法,把各種毒蟲煉制成蠱,不同的蠱效果也不同。有強身的蠱,可以放進人體,吃掉人身體中的病、害、瘴、污、垢五毒,調(diào)理人體心、肝、脾、肺、腎五臟,還有療傷、治病的蠱!
“上古秘聞的記載中,蚩尤大神與他那八十一個兄弟,全都銅筋鐵骨、刀槍不入,就是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jīng)強化到極致,體內(nèi)蠱蟲時時刻刻護佑著他們,治愈著他們。”
岳川再次無言以對。
上輩子的世界里,蠱強身、救人的很少聽說,但害人的花樣一個比一個多。
想想也對。
拿手術(shù)刀的醫(yī)生和拿殺豬刀的屠夫,本質(zhì)上沒什么區(qū)別。
只是一個手藝精湛,一個手藝粗糙。
一個管開還管關(guān)。
一個管殺不管埋。
屠夫想成為醫(yī)生很難,但醫(yī)生學(xué)藝不精,隨時化身屠夫。
調(diào)理五毒、五臟,需要精確的配比,精妙的操控。
往好了操作很難,但是往壞了操作,很簡單。
“至于第三個,是命蠱!不過蠻族部落的祭祀說,這是只存在于傳說中的蠱,他們也是只聽過命蠱的傳說,沒見過命蠱的模樣,也不知道命蠱的功效!
岳川問道:“你們對巫蠱的態(tài)度是什么?”
子申想了想,“敬而遠之。只是后宮中的嬪妃都在暗地里花費重金結(jié)好蠱師,尋求強身駐顏之術(shù),或者借蠱惑之力誘惑父王。這種事屢禁不止,最終不了了之。蠻族也是憑著這層關(guān)系,始終在國內(nèi)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岳川點了點頭,發(fā)動話術(shù),搜索腦海中的資料。
蠱字演變歷史
巫蠱是古代信仰民俗,就是用以加害仇敵的巫術(shù)。
這種神秘的力量起源于遠古,包括詛咒、射偶人和毒蠱等。
詛咒在原始社會已很盛行,古人認為以言語詛咒能使仇敵個人或敵國受到禍害。
這一點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民間罵人,都是圍繞祖宗、親眷、子孫進行。
按道理說,罵人不疼不癢,但是被罵的人為什么就很憤怒,甚至?xí)仙匠鸷薜某潭龋?br>
只能說,這些污言穢語有特殊的力量。
咒罵,其中有一個咒字,指的就是詛咒。
污言穢語中對親人子孫的咒,有可能會影響到現(xiàn)實,所以被罵的人才會憤怒甚至仇恨。
這種習(xí)俗不僅華夏有,其他民族也一樣。
這足以說明詛咒的存在。
《漢書·王嘉傳》有一句話最能說明這個現(xiàn)象: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一個人的咒罵或許不疼不癢,但成千上萬人,甚至數(shù)十萬人,就量變形成質(zhì)變了。
網(wǎng)暴,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
修行之人講究“不造口業(yè)”,說臟話罵人、詛咒人,都是在造業(yè)。
普通人罵一句,可能不疼不癢,但修行之人有特殊力量,雖然不至于言出法隨,但也會冥冥中影響他人。
民間傳說中,某些特殊的節(jié)日不能說某些話,某些特殊的地點不能說某些話,也都是“不造口業(yè)”。
說了不吉利的話,要連忙說“烏鴉嘴呸呸呸”,大概就是最原始的“撤回消息”。
摔碎了碗要說“歲歲平安”,差不多就是錯發(fā)了某個小黃圖又超過兩分鐘,無法撤回,只能多發(fā)幾個圖片,趕緊把小黃圖頂上去,防止別人看到。
古人講究避尊者諱,皇帝叫什么名字,全國人都得改名。
比如觀世音菩薩,因為李世民,就被改成觀音菩薩。
避諱這件事上,神仙也不能例外。
唐朝的鯉魚不叫鯉魚,而叫赤鯶(huàn)公。
唐朝律法規(guī)定:捕獲鯉魚后應(yīng)當立即釋放,不得食用。違者,杖六十。
究其原因,就是鯉為“李”也。
說到赤鯶公,就不得不說孔子。
夫子十九歲生了個兒子,當時夫子是管理倉庫的委吏,得到魯昭公賞識。
于是昭公派人在泗河里撈了一條紅色的大鯉魚,送給孔子以示祝賀。
孔子以國君親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因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所以現(xiàn)在曲阜、泗水人都一直把鯉魚叫做紅魚而不叫鯉魚,這就是最早有顏色鯉魚的記載。
后來逐漸演變成了錦鯉,成了吉祥、好運的象征。
民間年畫也都有抱著大紅鯉魚的孩童。
類似的還有明朝老朱家與“豬”。
只是豬就沒資格上年畫了,也沒有小娃娃抱豬的年畫。
華夏的諸多歷史、政治、民俗都在極力避諱巫蠱,但這恰恰說明了巫蠱的存在。
不但存在,而且影響深遠,涉及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于巫蠱老百姓都是驚恐的。
上輩子的世界里,一直到20世紀,很多鄉(xiāng)村中還有“蠱婆”的傳說。
某個小姑娘長得漂亮,臉紅撲撲的,就會被說成養(yǎng)蠱吸人精氣的蠱婆,誰家漢子遭了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位小姑娘。
一個麻袋套了亂棍打死,或者沉塘。
某個婦人鼓搗腌咸菜的瓶瓶罐罐,一不小心就被當成養(yǎng)蠱。
一把火連人帶房子燒掉,燒得渣渣都不剩。
民間對蠱婆的忌憚,就像西方中世紀處決女巫一樣。
這其中不可避免有很多誣告、陷害,但更多的還是人們骨子里對巫蠱的恐懼。
岳川拿出龜甲、金錢開始起卦,隨即掐指占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