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內(nèi),作奸犯科者數(shù)量激增,然后借大赦天下脫罪。
子申不愿以天下人的利益為代價為一小撮人脫罪。
而第二種方法……
子申從沒想過。
但是想了一下,這么做的話,一來能安撫眾臣,二來能為自己博取海量的名聲,給自己樹立偉光正的形象。
那一瞬間,子申真的心動了。
可他還是堅定搖頭。
“孤不需要與任何臣子妥協(xié)!孤不需要向任何罪惡低頭!孤的天下,容不得半點黑暗!孤的朝堂,不允許有任何污穢!你,明白嗎?”
聽到這話,智瑤心臟怦怦狂跳。
但不是嚇得,而是激動的。
他能聽出子申的決心,能感受到子申的意志。
而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
“大王,還有第三個方法……”
現(xiàn)在,就是第三個方法了。
子申望著殿中群臣,低聲說道:“愿意為國赴死的,站左邊;不愿意為國捐軀的,站右邊!”
群臣嘩然。
什么意思?
選邊站隊?
當(dāng)官的人對這個并不陌生。
可大家都是私下里做出選擇,或者騎墻觀望,哪有直接站的?
不過,群臣還是迅速做出反應(yīng)。
“大丈夫死則死矣,有何懼哉!”
“老夫家中四代從軍,四代盡皆戰(zhàn)死沙場,老夫豈能病死臥榻?”
“多謝大王!”
有的人是真不怕死,有的人是感覺大王不會動真格,想拉幫結(jié)派,逼迫大王低頭。
以往他們也都是這么做的。
楚國的貴族勢力在整個春秋戰(zhàn)國時代都是獨一號,拿捏國君,他們有的是經(jīng)驗。
越來越多的人選邊站隊。
自己站隊之后,還呼朋引伴,點名道姓呼喊那些子侄后輩,姻親故舊。
愿意為國赴死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超過一半。
消息從大殿傳到外面,廣場上的人也開始選邊。
相較大殿中的拉拉扯扯、猶猶豫豫,外面的人就積極主動的多了,一個個爭先恐后,生怕晚一點就趕不上了。
選擇“為國捐軀”的人們還嘲諷奚落剩余的人,說他們貪生怕死、膽小鬼。
“好!很好!”子申雙袖一振,長身而起,“父王陵中空虛,寂寞難耐,你們便一起給父王殉葬吧。有你們這些老臣子在,父王到了九泉之下也不會陌生!
什么?
聽到這話,“慷慨赴死”的人群瞬間炸開了鍋。
不是,我們就是表表態(tài)度,不是真的要死啊。
“大王,這是要重開人殉嗎?”
“大王,人殉乃蠻夷陋習(xí),我大楚豈能效之?”
“大王,不妥,不妥!”
群臣惶恐的跪倒下去。
不光是愿意赴死的那邊,不愿意的人們也紛紛求情。
子申冷哼一聲,“你等愿意為國赴死、為國捐軀,父王就不是國嗎?為國而死,和為父王而死,有什么區(qū)別?”
眾人心中暗罵:這區(qū)別可大了。
可是,大家又不敢說出來。
此吃此刻,誰都知道玩大了,玩脫了。
就算不是集體殉葬,肯定也得選一些人意思意思,平息大王的怒火。
只是,選誰呢?
這時候,子申從袖中拿出一個折子。
“隨城伯,我聽說你有個兒子在晉國做糧商,出售的糧食不是晉國粟米,而是我楚國的稻谷?我很好奇,隨城也不種稻谷,你那兒子是從哪來的貨呢?”
人群中,一個胡子花白的老者渾身哆嗦。
“大王,您聽老臣解釋。
“解釋?你下去跟父王解釋吧!”
子申隨手一揮,將折子甩到隨城伯身前。
“剛才隨城伯說要怎么以死明志?”
眾人全都閉口不言。
這時候,右邊的龍象般若說道:“他說,要觸死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