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槐?
岳川在腦海中仔細搜索,卻一無所獲。
此人聰慧非常,辯才也是一等一的強,就連小墨都有點招架不住。
這種人,不應該籍籍無名才對。
要知道,現(xiàn)在是諸子百家爭鳴的時代。
春秋大舞臺,有才你就來。
但凡有點能耐的,都能在歷史上留下一點事跡。
就算自己不能單開一頁,也能蹭別人的章節(jié)露露臉。
王槐這個名字,岳川壓根沒聽說過。
也沒有“王懷”、“王淮”、“王徊”之類的名人。
岳川有點納悶了。
怎么回事?
岳川當即掐算起來。
看到岳川的動作,小墨蔓延好奇。
占卜、推演、預測……
這可是全新的領域。
只可惜,自己對這個領域一竅不通。
小墨有心求學。
可是想到“墨法”、“格物”還沒研究清楚,《墨經(jīng)》也剛開了個頭,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
岳川正在全身心投入,并沒注意到小墨的表情。
“咦……竟然是他……原來如此……這就說得通了……”
“岳先生,他有什么特殊之處嗎?”
岳川呵呵一笑,眼睛中滿是贊嘆和敬佩。
歷史上的王槐確實不顯山不露水,歷史上甚至都沒有這個名字。
但,這個人的影響已經(jīng)超越史書,超越世俗。
岳川根據(jù)王槐的信息進行推算,結(jié)果推到了“三槐堂”。
說起這個,岳川就熟悉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熟悉。
王姓有一億多人,是華夏乃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王氏有很多分支。
比如之前王建出身的瑯琊王氏。
三槐堂便是另一個王氏分支。
岳川上輩子世界里,三槐堂是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
關于王氏起源,各分支發(fā)展,歷史上說法不一。
可岳川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機緣巧合,遇著了三槐王氏的老祖宗。
想到這兒,岳川對小墨點了點頭。
“那個王槐身上有大機緣、大氣運,若能將其收入麾下,你和墨家都會受益良多!
子孫后代過億,這已經(jīng)不是機緣、氣運能解釋的了。
最重要的,王槐此人在思想上,超越世俗中的一切。
完全無視建功立業(yè)、出將入相、揚名天下、名垂青史。
估計連“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也吸引不了這哥們。
歷史只記住了三槐堂,卻完全不知道王槐。
小墨有些不解。
“岳先生,我們墨家最大、最堅實的基礎,永遠是貧民百姓,是無數(shù)與我有共同目標和理想的人。而不是那個王槐!”
“岳先生有所不知,此人極度自私自利,而且思想極端,對貧民百姓全無關懷!
“若是重用此人……恐怕……”
岳川哈哈一笑。
小墨說的很對,很有道理。
但小墨不知道的是,如果有一天,身邊全是姓王的,或者大部分人姓王,會是什么場景。
當王姓人口達到一億以上,也就不存在“自私自利”了。
“小墨,你說說‘子嗣’和‘自私’是什么關系?”
“。俊
小墨驚呆了。
他瞬間明白了岳川的意思。
子嗣是什么?
自私又是什么?
人自私與子嗣有什么關系?
岳川接著說道:“當今之世,百家爭鳴,各種賢智者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的思想、學識,也都被有心人收藏、傳承!
“往后五百年,會出現(xiàn)各種傳世大家族,這些家族的特點就是精研圣人學說。”
“不是因為他們有多么愛學習,而是他們通過這個方式辨別敵我!
“原本,這些傳世大家族學習的圣人學說五花八門,但五百年后,會統(tǒng)一成為某一門學說!
聽到這話小墨頓時興奮起來。
“岳先生,這門學說一定是我們墨家學說吧?”
岳川沒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小墨瞬間臉色煞白。
他已經(jīng)明白了岳川的意思。
雖然心中不服氣,但是想到岳先生能掐會算,推演未來。
小墨心中頓時有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沉重和無力。
五百年后,那個唯一的圣人學說不是墨家。
墨家非但沒能推廣開來,反而還徹底消失。
岳川嘆息一聲。
久久沒有說話。
答案很殘忍。
岳川也不知道該怎么解釋。
以前讀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總會覺得這是漢武帝占主動。
現(xiàn)在感受到中原世家大族的誕生、發(fā)展,看到三槐王氏從春秋時代就開始籌謀、布局。
岳川突然發(fā)現(xiàn),華夏的歷史并沒有表面上那么簡單。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很可能不是儒家學者借漢武帝的力量統(tǒng)一思想。
而是儒家學者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在戰(zhàn)勝了其他所有百家學說,完成學術界大一統(tǒng)之后,派一個人向漢武帝攤牌。
所以,之后的兩千年,儒學就成了門閥世家的專屬、唯一。
儒學也成了門閥世家把持權(quán)力,傳承權(quán)利的工具。
這種風氣在東漢末年發(fā)展到頂峰。
瑯邪王氏所創(chuàng)立的瑯邪王氏學派、潁川荀氏所創(chuàng)立的潁川荀氏學派等。
汝南袁氏、弘農(nóng)楊氏這些頂級世家,也都有自己家傳的儒學,也就是所謂的“經(jīng)學”。
醫(yī)術、科學、物理、化學等能力無法隨著血脈傳承。
但“經(jīng)學”可以。
因為“經(jīng)學”本就是這些門閥世家鼓搗出來的東西。
放到兩千年后,就是法律。
一個家族全是科學家的很少,但一個家族全是律師的,會越來越多。
這不是儒學的勝利,而是無數(shù)個像王槐一樣的賢智者,從百家爭鳴時代就苦思冥想,探索實踐。
他們不為功名,不為利祿,不為青史留名。
他們一輩子都在為子孫繁衍、宗族傳承而殫精竭慮。
他們有自己的史書,那就是族譜!
兩千多年間,任憑朝代如何更迭,他們的宗族傳承都沒有斷絕,他們的子孫后代遍布天下。
所以,華夏人總是詬病。
為什么那么多科學向的圣人之學老祖宗不選,偏偏選了滿篇廢話的儒學?
誠然。
儒學沒法推動生產(chǎn)力,沒法提高社會發(fā)展水平,沒法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但,正因如此,儒學才更容易解釋,更容易改造,更容易掌控。
更容易被世家大族選擇。
也更容易讓世家大族的血脈代代流傳,并且始終占據(jù)在權(quán)力的中心。
“小墨啊,墨家學說的基礎確實是貧民百姓沒錯。但是……”
“三代出貴族,貧民百姓不可能一直貧窮,他們的子孫后代總要向上爬的!
“家族財富和人丁積累到一定程度,總會產(chǎn)生宗族、門閥、世家!
“你們墨家……也是世家的一種!
“區(qū)別是,一個以血脈為紐帶,一個以思想為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