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這些年你可曾想過傳音之人是出于怎樣的目的將你留在這里的?”南風問道。
寶正微微嘆氣,轉(zhuǎn)而說道,“先前老衲只是說了一半,后半生還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冉魏時,我曾經(jīng)相助冉閔驅(qū)殺胡人,被天下同門詬病嗜血殘暴,好殺不仁。后晉帝召集萬僧辯法,與道論爭,老衲身為比丘亦在應召之列,但所出言論卻不曾為佛爭光,又被同門詬病妖言惑眾,不忠忘本,似老衲這種戒律破盡,六根未凈之人,圓寂之后怕是不會有什么果位可證,傳音之人想必是心存憐憫,留我在此,想與我一些幫助。”
寶正言罷,南風緩緩點頭,五胡亂華之事世人皆知,當時北方的漢人幾乎被胡人殘殺殆盡,后期漢人冉閔,起兵驅(qū)胡,重創(chuàng)五族,尤其是作惡最甚的羯族,也就是侯景所屬族群,幾乎被漢人復仇滅族,由于此事過于血腥,震撼人性,后世之人便極力淡化此事,將五胡亂華美化為少數(shù)民族南遷,以求和諧。
短暫的思慮之后,南風問道,“大師,當年佛道辯法,你說了怎樣的言語,為佛門眾僧所惡?”
“老衲只是說佛法東入,對道法多有借鑒,方才齊全教義體系。”寶正嘆了口氣,“此事一干大德高僧無不心知肚明,卻自欺欺人,閉目自障!
“大師,你怎么沒立場。俊蹦巷L笑道,寶正才是真正的大德高僧,敢說實話,不昧良知,胸懷坦蕩,正直公允。
“阿彌陀佛,”寶正唱佛,“老衲是僧人,向佛之心從未輕怠更改!
“你在世時可有道門中人請你轉(zhuǎn)投道門?”南風問道。
寶正緩緩搖頭,面露苦笑,“施主說笑了,老衲在世時惡名昭著,臭名遠揚,世人避之唯恐不及!
南風想了想,又問,“你既然認為自己圓寂之后證不了什么果位,為何不改向佛之心?”
“阿彌陀佛,老衲生前德操有虧,果位雖然無緣,但我佛慈悲,轉(zhuǎn)世投胎的機會想必還是會給我的!睂氄哉Z之中透著寂落和悲傷。
寶正言罷,南風沒有再問,時至此刻,他已經(jīng)知道上清祖師為什么留寶正在此,寶正雖然是個和尚,但他是個敢愛敢恨,知錯就改的真性情,這是上清祖師欣賞他的主要原因,此外,寶正曾經(jīng)救過劍霜真人的性命,這也是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第三個原因,那就是寶正當年因為替道家說了幾句公道話,受到了一干僧尼的排擠和攻擊,于情于理,道家都應該給他一個公道,給他一個交代。
而今已經(jīng)可以確定寶正是上清祖師留在此處的,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要不要遵從上清祖師的安排,這個問題貌似也不需要考慮,因為他對寶正的為人很是認可,這是一個誤入黑暗,又勇敢的自黑暗之中走出來的勇者,也是一個歷經(jīng)滄桑不昧本真,明窺法理的智者。
沉吟良久,南風再度開口,“大師,你會不會大義滅親?”
寶正聞言面露疑惑,南風的這個問題問的很突然,他雖然不明白南風為何有此一問,卻知道南風所問必有深意。
寶正的疑惑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因為深意就在問題本身,南風這是在問他是更看重情,還是更看重理。
“南無阿彌陀佛,幫理不幫親,老衲尚能做到,”寶正搖頭,“但大義滅親,老衲自問還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