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白天時間短得很,晚上時間卻長得要命。石寬也不吃早飯,提著楊氏包好的那個布包,就往那碼頭走去。
上了船,風呼呼地吹,感覺更冷了,他縮到了一個角落里,把衣服的領子使勁往上扯了扯。
其他人要搭船去縣城的,也陸陸續(xù)續(xù)地趕來了。其中就有亮麻子和黃大臀,亮麻子挑著一對籮筐,上面用厚布蓋得嚴嚴實實。黃大臀挎著一個布包,目光有點閃躲,好像在故意防著別人。
石寬和這兩人不太熟,天氣又這么冷,他才懶得打招呼呢。不過心里覺得有點奇怪,亮麻子挑著這籮筐,里面顯然裝滿了東西,這個游手好閑的人,挑什么東西去縣城賣呢?
冬天風大,行船又是順風,這一次到縣城快得很,還沒到中午,就已經(jīng)到了縣城的大碼頭。
這是石寬第二次來縣城,已經(jīng)沒有上次那么拘謹了。船剛停穩(wěn),他就拿著布包跳了下來。那些幫忙提東西的人圍著他叫喚,他也不理,一手提著長衫,大步走上了碼頭,然后在一個面攤前吃了一碗面,又叫了頂滑竿往城北走去。
這一次他可學聰明了,讓滑竿佬在山腳等著,自己這才大搖大擺地上了鏡竹山。
天氣冷,兩個老尼不出去干活。方氏還躺在床上沒起來呢,是老尼說有人來找她,她才起床的,披著一件老尼給的破棉衣,有點激動的走到外面的佛堂。
對于石寬的到來,她其實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她知道來找她的,肯定只有石寬一個人。不過心里還是挺高興的,畢竟是來到這里之后,見到的第一個“外人”呢。
看見方氏披著那破棉衣,石寬心里有點不是滋味,趕緊把那布包取下來打開,說道:
“我給你送衣服來了,趕緊換上吧,這些才暖和!
方氏并沒有覺得多冷,她也打算這一兩天就去縣城買衣服的,石寬把衣服送來了正好,她拿著那些衣服一件一件掛在手臂上,欣喜的說:
“是鶯兒叫你送來的吧?頌文怎樣?愛哭嗎?是小芹還是桂花帶……”
話還沒說完,方氏就慢慢的停住了,她并沒有把那個破棉衣?lián)Q下,而是把掛在手臂上的衣服又放回了布包里,再次開口:
“是茗月讓你送衣服來的?你告訴她我在這里了?”
這些衣服是楊氏的,石寬都認得,方氏怎么會認不得?石寬知道方氏突然有點傷感,那是因為衣服不是文賢鶯送的,就說道:
“我沒告訴賢鶯說你在這里,她以為你去很遠很遠的地方了!
這話倒是讓方氏有了些許的寬慰,又問道:
“我就這么樣離開了,是不是很多人會問起?”
“那倒不是,也只有怕你冷的人問過,我沒告訴她你在哪里!
現(xiàn)實很殘酷,但石寬必須說出來。
這回方氏才是真正的感到傷心,她知道自己人緣不太好,卻并沒想到這么多人都冷漠。特別是那個甄蓮,最愛往她家跑了,自己離開了竟然也不聞不問。
人走茶涼,世間的事本就如此。既然來到這里為尼,那就是遠離紛爭,不問冷暖,又何必在乎這些。這樣一想,方氏也就釋然了,說道:
“這是你最后一次給我送東西,以后還是不要來了。我在這里過得很好,也不缺衣服,今天只是突然冷,沒來得及去買而已!
“銀鐲子我給小頌文帶上了,等他長大一點,會說話了,我就告訴他說是外婆送的!
石寬不知道要怎么和方氏交流,只好答非所問。
青燈古佛,不問凡塵。這是方氏到了這里之后,年長的老尼對她說的第一個佛理。她覺得想要安心住在這里,也必須要做到這樣,便冷漠的說:
“不必說,我已是出家之人,不受人念想,我也不念想任何人,你走吧,一會我要早課了!
石寬看出方氏復雜的心理,他也不想讓兩個滑竿佬在山下等太久,方氏讓他走,他真的就走了。
石寬一走,方氏卻變得有點煩躁起來,拿起那包衣服回到自己的房間,往床上一扔,又倒下去鉆進被窩里。
她來到這里出家,倒不如說是來當菩薩的。因為捐了好多的錢,兩個老尼把她當菩薩供著。早上熬好了粥,叫她起床,晚上燒好了水,讓她先洗。地里的活也不叫她去干,倒是她覺得無聊,去幫忙干了一點而已。
這里鳥語花香,遠離塵囂,清清靜靜,倒也符合方氏現(xiàn)在想要的生活。所以她生活在這里,也并未覺得有多清苦,反而挺新鮮的。
回縣城的路上,那兩個滑竿佬就和石寬聊起天來,其中一個說:
“這位小爺,山上的老尼是你家什么人?上次你和一位奶奶來看過,這會又來看了!
石寬這才覺得說話的那個滑竿佬有點面熟,原來上次就是坐他的滑竿。他不會把方氏到上面當尼姑的事說出來,就胡亂說了一通:
“不是什么人,就是有人說這里的菩薩比較靈,來燒個香而已,看到他們挺苦的,家里又有些穿不到的衣服,就拿來送給他們了!
“原來是這樣啊,小爺您家里是干什么的?”
光抬滑竿,那多累多沒意思啊,見石寬愿意聊天,那滑竿佬就侃侃而談起來。
石寬也不想就這么一直吹風到縣城,就吹起牛來:
“我不是安平縣的人,家住合貴縣,祖祖輩輩都是開棺材鋪的,我和我兄弟倆人也繼承了家業(yè)。不過樹大分枝,也想各過各的日子,便來安平縣走一走,想找間鋪子,也在這里開間棺材鋪!
“原來是開棺材鋪的啊,這營生好,只要是個人,終歸是要用上一回。這東西還不還價,開口說多少就是多少。”
“話雖這樣說,但也是要講規(guī)矩的,不能亂開價!
“那倒是,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規(guī)矩!
“這棺材鋪還不能開在鬧市里,安平縣哪一處比較冷清一點,又不離集市太遠的?”
“南門里,那里不怎么熱鬧,你到那走走吧,保準你找到合適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