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一國之亡,誠然很悲慘,但世間之事,哪個不是盛極必衰,不破不立。東亞大陸雖然失去了偏安割據(jù)的南宋,卻迎來了大一統(tǒng)的元帝國,之后明、清繼起,從而奠定了如今中華大國的版圖。
此外,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南宋雖亡,其亡國之君宋恭帝趙??(音顯)卻有一個很歡樂的人生經(jīng)歷,以至于后世冒出了一種傳言,認為老趙同志,雖然一生平庸無能,過著寄生蟲式的生活,卻意外扳回了一城。
且聽湯湯慢慢說來。
南宋之衰
在蒙古早期的擴張中,一向被視為廢柴的南宋卻是其所有對手里面堅持時間最長的。
從1231年蒙軍開始入侵南宋漢中地區(qū)算起,南宋足足堅持了四十八年,遠遠超過西夏、金、花剌子模等諸國。這里面誠然有南宋的運氣成分,但南宋軍民的奮勇作戰(zhàn),以及南宋雄厚的經(jīng)濟力量,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拖雷的長子)甚至在對宋作戰(zhàn)中陣亡。
然而南宋的防線最終還是崩塌了。
在接連出了幾個不靠譜的昏庸皇帝和幾個不像話的奸邪權臣之后,掌握政權三百年的趙氏朝廷從根基上已經(jīng)腐朽透頂了。
歷史就是這樣,大量的偶然性,常常代表著一種可怕的必然性。南宋最終因為自己的偏安和短視付出了代價。
三個小皇帝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國。這樣蒙古帝國正式變更為大元帝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正統(tǒng)朝代之一。雖然招牌變了,但武力依舊逼人。
1273年,被隔絕了所有支援的南宋重鎮(zhèn)襄陽被元兵攻破,守將呂文煥投降,南宋江山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1275年,南宋權臣賈似道在朝廷壓力下,不得不率兵親征抵抗元兵。賈似道絕不是“豬一樣的隊友”,實際上是“豬一樣的領導”。在遭遇敵軍后,賈似道竟然拋棄部下乘小船逃走,導致其統(tǒng)領的13萬精銳兵馬全軍覆沒,戰(zhàn)船資敵。從此南宋再無精兵,水軍也不再占優(yōu)。
1276年,元軍攻陷都城臨安(即今杭州),五歲的南宋小皇帝趙??(史稱“宋恭帝”)在太皇太后謝氏的懷抱中向元軍投降。
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杰等人不肯放棄,擁立趙??的異母兄、七歲的趙昰(音是)為帝,成立了逃亡政府。陸、文、張三人號稱宋末三杰,當然這屬于比較悲情的稱號。
到了兩年后,即1278年,趙昰在顛簸中去世,眾人不得已又擁立另一個小孩子,也就是趙昰和趙??的異母弟,時年六歲的宋末帝趙昺(音丙),繼續(xù)努力抗元。
1279年,崖山海戰(zhàn)失敗,宋軍最后的軍事力量覆沒。面對逼近的敵軍戰(zhàn)船,趙昺嚇得大哭,陸秀夫不愿做元軍俘虜,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接著勸說趙昺應為國死,不要效仿趙??投降后受他人凌辱。于是將玉璽栓在趙昺身上,背起趙昺跳海而死。
這是一件即悲壯又諷刺的事情。當年的小皇帝趙??被人左右而投降;如今的小皇帝也是被人左右而投海。兩個小皇帝都沒機會自己做主,但結局是一樣的,都變成了歷史的炮灰。
陸秀夫帶著小皇帝跳海以后,據(jù)說剩下的后宮女眷和諸臣大多跟隨赴死。七天后,海上浮尸約十余萬。
自此,南宋王朝從理論上覆滅。張世杰在厓山海戰(zhàn)之后不久便死于颶風海難。文天祥在此前即被元軍俘虜,始終拒絕投降,后于1283年,在元大都被處死。
中國的漢族政權就此中斷。
投降皇帝趙??的歷史緋聞
上面說了。宋恭帝趙??和宋末帝趙昺,兩個小皇帝都沒機會自己做主,都成了歷史的炮灰。
不過炮灰和炮灰相比,還真不一樣。
宋恭帝趙??雖然在歷史上成為亡國君主的代表,但至少還是活了下來。元朝提供的待遇也還不差,忽必烈封他為瀛國公,甚至還將公主嫁給了他,故趙??倒是一直活到晚年,壽命也不算短,作為資質(zhì)平庸無奇的皇族末裔,趙??的人生已經(jīng)相當成功了。
因為趙??曾經(jīng)的住處與元明宗和世瓎(音辣)在早年流亡時生活區(qū)域相近,故后世還流傳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說法。
據(jù)說趙??在居住甘州(今甘肅張掖)時接受了當?shù)孛晒欧踬浰偷囊粋異族美女,名叫邁來迪。邁來迪不久為趙??生下了一個小孩,某日和世瓎正好也流亡到甘州,見到了趙??及其家人,對于邁來迪生下的這個小孩非常喜歡,于是將之收為養(yǎng)子,連同生母邁來迪一起帶走了,來了個買一送一。
這個小孩后來就成為和世瓎的長子——也就是未來的元代大昏君元順帝妥歡帖睦爾。
看著小孩喜歡帶走不說,還將小孩他媽一起打包,這種情況著實令人費解,令人懷疑和世瓎究竟看中的是小孩還是小孩他媽。
但不論怎么說,按照這種說法,妥歡帖睦爾就變成了趙??的兒子。
實際上,歷史上的元順帝妥歡帖睦爾的血統(tǒng)確實多次被人懷疑,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其叔叔元文宗圖貼睦爾(和世瓎的弟弟)一直不肯承認妥歡帖睦爾的血統(tǒng)。妥歡帖睦爾曾經(jīng)被流放到高麗大青島(今韓國仁川市)也是拜此所賜。當然后來妥歡帖睦爾還是回國即位,并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
隨著后世研究者的偏好,結果妥歡帖睦爾為趙??之子的說法越傳越真,甚至曾被當成信史。于是很多后世文人就以此揶揄元朝——雖然奪了南宋的江山,但血統(tǒng)上卻永遠被趙氏篡改了。趙??同學雖然輸了江山,糊里糊涂被搞成了亡國之君,但居然讓自己的子孫后代扳回了一城。
當然,還是要聲明:關于妥歡帖睦爾為趙??之子的說法,僅僅是傳說,雖然流傳甚廣,但并不可靠,這是一件歷史緋聞,雖然講得人多,但暫時還不要當真。
1323年時,五十多歲的趙??因為被疑謀反才被元英宗碩德八剌賜死,雖然結局有點小悲哀,但比起他的兩個在顛沛流離的流亡中夭折的兩個兄弟,已經(jīng)算好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