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皇后的父親早在女兒第一次做皇后不久就離開了人世,一雙兒子不幸在“土木之變”中殉難。錢皇后的大哥錢欽死時只有女兒,總算弟弟錢鐘之妻懷有身孕,遺腹生下一個兒子錢雄。對于老丈人的這根獨(dú)苗苗,英宗格外小心栽培,錢雄在姑父的呵護(hù)下迅速晉升,尚未成年就當(dāng)上了都督同知,升遷到了祖父的官職地位。只是一說起追封錢氏兄弟爵位,讓錢雄成為真正的“貴戚”,錢皇后仍然再三推辭。英宗一來是拗不過妻子,二來大約也覺得自己還年輕,錢雄也大有立下功勛再封侯的機(jī)會,因此也就不再堅持。
然而英宗沒有料到,自己雖然仍年輕,上天給予自己的日子卻不多了。
天順七年(公元1463)十二月,年僅三十六歲的明英宗患了病,病情很快加重,到正月初六的時候已經(jīng)無法上朝理政,只能讓皇太子朱見深于文華殿代理國事。十六日,英宗明白自己的人生將要走到盡頭,他召來了內(nèi)閣重臣和近侍太監(jiān),當(dāng)眾口授了遺詔。
這時的英宗雖然已是油盡燈枯,心里卻很明白。他對于自己的王朝沒有什么不放心的:皇太子已經(jīng)成人,自己也給他選定了足以承擔(dān)母儀之責(zé)的皇后,還留下了得力忠誠的輔臣班子。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死后,妻子錢皇后的處境。
英宗對于當(dāng)年太監(jiān)建議廢后之事記憶猶新,他也非常清楚這件事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只是他一直以為自己能夠永遠(yuǎn)將妻子保護(hù)在自己的身后,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竟死會在了前頭。他非常擔(dān)心周皇貴妃將要報當(dāng)年之仇,借兒子的勢欺凌錢皇后,甚至于廢除她的皇后名位。
于是,在口授遺詔叮嚀之后,英宗還特別面囑自己的繼承人皇太子:“皇后名位素定,當(dāng)盡孝以終天年!边@樣說了之后,英宗仍然覺得不放心,怕兒子終會屈服于生母的意志。于是他又緊拉著大學(xué)士、顧命大臣李賢的手,反復(fù)叮嚀:“錢皇后千秋萬歲后,與朕同葬。”李賢流著眼淚退出英宗的寢宮,將這句話添在了遺詔冊上。
英宗的一生卓有政績,但是也因?yàn)樯倌隉o知釀成了險些傾覆國家基礎(chǔ)的大難。然而他卻留下了“罷宮妃殉葬”的遺言,卻無法抹殺這確是一樁德政的事實(shí)。在英宗之前,即使是威德的成祖朱棣、仁善的仁宗朱高熾、英睿的宣宗朱瞻基,都沒有做出過這個決定,都未能想到要更改這樁自私的陋習(xí)。因此,這個決定被稱為“千古帝王盛節(jié)”,也堪稱是英宗一生中最為亮眼的光芒。
晚景凄涼
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憲宗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尊禮皇太后。按照常理,被尊的皇太后首先應(yīng)該是新帝的嫡母,然后才是生母。正當(dāng)朝臣們?yōu)槿绾紊匣仗栕h論之際,杠子橫插而下。
憲宗的生母周皇貴妃擺出皇帝老娘的身份,派親信太監(jiān)夏時到會議現(xiàn)場宣布懿旨:“錢皇后病廢之人,不足稱太后,應(yīng)該獨(dú)尊皇貴妃為皇太后。錢皇后無子,哪有做太后的資格?早該循宣宗朝胡皇后的先例被廢掉了。”
此話一出,群臣頓時炸開了鍋。顧命大臣李賢得英宗親口囑托,又深知錢皇后的賢德,堅決反對周皇貴妃的主張:“先帝遺詔已定,怎能隨意更改!”
大學(xué)士彭時也立即表態(tài)支持李賢:“列祖列宗與天地神靈在上,皇上既以孝治人,豈有尊生母不尊嫡母,”。
兩個首輔開了頭,群臣也紛紛附和。夏時和他背后的周皇貴妃終于敵不過眾怒,敗下陣來。
周皇貴妃原本想向兒子憲宗搬救兵,但在這個關(guān)系嫡庶之分的問題上,憲宗比浸透了老陳醋的娘要清醒得多,他反倒勸說母親接受兩宮并尊的事實(shí)。
對于周皇貴妃的仗勢欺人,輔臣們都十分不滿;想到錢皇后在為丈夫去世日夜悲傷不問世事,周皇貴妃卻居然還分得出精神為自己爭權(quán)謀勢,群臣就更是一肚皮的氣。于是在給兩宮太后上徽號的時候,彭時不失時機(jī)地提出:兩宮都稱皇太后難以區(qū)別,因此該給錢皇后格外加上尊稱以便區(qū)分。對于這項意見,憲宗立即表示支持,他的親信太監(jiān)覃包還特地向李賢耳語道:“其實(shí)這也是皇帝的意思,只是迫于皇貴妃娘娘,不敢主動提出罷了。
天順元年三月,即英宗去世兩個月后,錢皇后被尊為“慈懿皇太后”,周皇貴妃被尊為“皇太后”。周皇貴妃對此也只能干生悶氣。
經(jīng)此一役,輔臣們都知道周太后不是個好相與的,預(yù)料到她終有一日會與英宗“與錢皇后合葬”的遺詔重起事端。于是,在為英宗興建陵墓的時候,李賢和彭時就預(yù)先提出,要在地宮中同時營建三間墓室。
對于這個建議的內(nèi)中玄機(jī),憲宗和朝臣們都非常清楚。周太后也非常清楚。她絕不甘心死了還要在老公面前當(dāng)錢太后的陪襯,哭哭啼啼地堅決反對。憲宗和朝臣們也不敢逼急了她,這事終于不了了之。
周太后雖然在太后尊號及待遇的事情上吃了個癟,卻并不肯就此收手。盡管錢太后從不與她爭奪主宰后宮的權(quán)力,周太后也并不買賬。
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遵照英宗的遺囑,憲宗與吳氏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然而這位少年皇帝并不愛自己年輕漂亮的皇后,偏偏愛一個比自己大了足足十九歲的宮女萬氏。萬氏詭計多端又潑悍無比,吳皇后根本不是她的對手,在萬氏的讒毀下,憲宗對吳氏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好感更是蕩然無存,成婚僅僅一個月就決定廢后。
對于兒子廢后的要求,錢太后覺得毫無道理,表示反對。這時候周太后的意見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周氏在此時的表現(xiàn)也很值得回味——據(jù)野史記載,周太后本來也覺得吳氏沒有過錯,是個合格的皇后。然而由于錢太后表態(tài)支持吳氏,周太后便立即改變主意,堅決要和錢太后唱對臺戲。
在心懷鬼胎的周太后和死心眼的憲宗母子倆一唱一和下,難撐大局的錢太后終于沒能保住丈夫?yàn)閮鹤舆x中的吳皇后?蓱z的吳氏僅做了一個月零一天有名無實(shí)的皇后,才十五歲年紀(jì)就被廢居冷宮了。
由于在廢吳后一事上,錢太后沒有支持憲宗,憲宗對嫡母也遂漸心生芥蒂。成化三年(公元1467),憲宗晉封生母周太后的哥哥周壽為“慶云伯”,追贈周太后的父親周能為“慶云侯”。對于嫡母家族的晉封,他卻連提都沒有提起(直到憲宗之子孝宗即位以后,錢太后的侄孫錢承宗才被封為“安昌伯”)。錢太后的處境越來越艱難了。她并不在意娘家的爵位,真正令她難以面對的,是兒子那張酷似父親的臉上冷漠客套的表情。
成化四年(公元1468)六月,思夫成疾又抑郁寡歡的錢太后離開了人世,終于從苦悶的生活中解脫了。
未得合葬
按照英宗的遺囑,錢太后應(yīng)該是唯一一個能夠與他合葬的女人。然而錢太后剛死,周太后就堅決反對合葬之說,要求兒子為錢太后另擇墓地。而這,又恰恰證明了李賢和彭時在當(dāng)初營建英宗陵墓時的先見之明。
此時的憲宗,對母親已經(jīng)十分傾向了,他和周太后一起想好了種種理由,才派夏時和懷恩召來一眾輔臣,宣布要商議錢太后的喪葬事宜。
對于皇帝的鬼把戲,彭時立刻就識穿了。他不等憲宗開口就先聲奪人:“錢太后與先帝合葬禮裕陵,神主祔入太廟,這是先帝的遺愿,早就定了的事情,還有什么可議的?”憲宗見不是話頭,只得匆匆中斷會議。
第二天,苦思了一夜對策的憲宗再次傳召眾臣重議此事,彭時不容皇帝分說,又把自己前一天的話復(fù)述了一遍。
憲宗被宰相一頂接一頂免費(fèi)奉送的孝義大帽子砸得七竅生煙,想了一夜的借口也被砸完了,他只得干脆把后宮中的老底逕自兜了出來:“你說的這些,難道朕會不知道嗎?我只是擔(dān)心錢太后一旦入葬,就會使朕的母后失去與先帝合葬的機(jī)會!
彭時見皇帝亮了底牌,反倒安心了:“皇上對兩宮太后都非常孝順,早已是聞名天下的‘圣德’之舉。而要成全孝義之名,就不能不合乎禮儀!眱(nèi)閣重臣商輅也表態(tài)道:“若不讓錢太后祔葬,日后必將損害皇上的德名!贝髮W(xué)士劉定之跟著敲釘腳:“孝順之道貴在守大義,而不是守長輩一時之命!”
憲宗被輔臣們一通轟炸,眼前金星直冒。本來就有點(diǎn)口吃的他吭吭了半天,才好不容易冒出一句話來:“連生身母親的命令都不聽了,還能算孝順兒子嗎?”
聽皇帝這樣說,彭時很快就想到了曾經(jīng)的計劃,遂向憲宗建議:“可以將錢太后葬于先帝之左,虛右位以待周太后將來!
彭時、商輅、劉定之隨后又聯(lián)名向憲宗上疏章:
“太后作配先帝,正位中宮,陛下尊為太后,詔示天下。先帝全夫婦之倫,陛下盡母子之愛,于義俱得。今梓宮當(dāng)合葬裕陵,主當(dāng)?shù)y廟,此不易之禮。比聞欲別卜葬地,臣等實(shí)懷疑懼。竊謂皇上所以遲疑者,必以今皇太后萬壽后,當(dāng)與先帝同尊,自嫌二后并配,非祖宗制?贾诠牛瑵h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呂后仍祔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后仍祔太廟。今若陵廟之制稍有未合,則有乖前美,貽譏來葉!
然而對于這個方案,周太后堅決不肯接受。這份疏章沒有得到憲宗的首肯,而是交由廷臣會議。
憲宗原本以為群臣能明白自己的主張,自己可以靠著“人多力量大”駁回輔臣們的建議,卻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建議竟得到了以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姚夔為首,共計九十九位與會廷臣的一致響應(yīng)。
面對這樣的一個結(jié)果,夾在群臣和母親之間的憲宗如風(fēng)箱中的老鼠般左右為難,實(shí)在沒有法子了,他只好向群臣撒無賴哀求:“卿等所言極是,可是你們也該可憐可憐朕,朕多次向母親請求勸慰,也沒能得到母親的依允,F(xiàn)在朕違背禮儀是不孝,可是違背母親也是不孝,你們倒是給我想個法子?”
對于孝得沒了原則的皇帝,群臣深為不滿,都激起一腔義憤之情,誓要為孤苦無依的錢太后討個公道。詹事柯潛、給事中魏元當(dāng)天就上疏進(jìn)諫,第二天陣仗更大,以禮部尚書姚夔為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聯(lián)名的疏章擺在了憲宗的案頭。都是為錢太后請命,要求讓英宗夫婦合葬的。
在這樣的刺激下,周太后更是勃然大怒。不管廷臣們說什么,宮中發(fā)出來的仍然是為錢太后另擇葬地的諭旨。
面對周太后的一意孤行,大明群臣的牛性子再次發(fā)作。又過了一天,給事中魏元偕同僚三十九人,御史康允韶偕同僚四十一人,剛下早朝就集體跪于文華門外放聲大哭,直哭得響震云霄,整個后宮都被籠罩在嚎啕聲中。
心煩意亂的周太后要兒子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面對一臉苦相的皇帝連連叩頭,拒不從命,聲言:“不得錢太后合葬旨意,絕不敢退下。”
在農(nóng)歷六月北京城的陽光下、在明晃晃的紫禁城青磚上,群臣從巳時(上午九點(diǎn)至十一點(diǎn))開始跪起,一直跪到下午申時(下午三點(diǎn)到五點(diǎn)),哭昏曬暈了也不肯罷休。
看見群臣如此一致的誓死決心,憲宗再也頂不住了,周太后也萬萬沒有想到錢太后在百官心目中竟受如此尊崇,她害怕再惹出更大的亂子,終于答應(yīng)了朝臣們的要求。
七月,憲宗為嫡母錢太后正式上謚號為“孝莊獻(xiàn)穆弘惠顯仁恭天欽圣;屎蟆保⑸裎坏y入太廟,與英宗并列在一起。同時宣布錢太后將于九月與英宗合葬裕陵。
然而不甘心的周太后終于還是搗成了鬼。由于當(dāng)初為英宗建陵時沒有預(yù)留皇后合葬的位置,因此必須為合葬的錢太后以及未來合葬的周太后重新營建下葬墓穴,再從地下打通通向英宗墓室的隧道。在建墓穴的時候,周太后暗中授意經(jīng)辦此事的太監(jiān),將錢太后墓穴的那條隧道故意挖錯,不但與英宗墓室方向錯開足足數(shù)丈之遠(yuǎn),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而留給周太后的石穴則剛好相反,有一道寬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除此之外,在皇宮內(nèi)供奉歷代帝后神位的奉先殿內(nèi),周太后也不允許在英宗身邊擺放錢太后的牌位畫像。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三月,周太后老病而死,謚“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圣;屎蟆。這時的皇帝已經(jīng)是她的孫子孝宗朱佑樘。
周太后雖然為了取代錢太后在英宗身邊的地位而出盡損招,但在照料孫子方面她還是非常盡心的。孝宗感激祖母的呵護(hù),為周太皇太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她合葬英宗裕陵。
在檢閱裕陵地圖時,孝宗驚訝地發(fā)現(xiàn)了裕陵地下的隧道隱情。他將此事告知大學(xué)士劉健、謝遷、李東陽,打算為錢太后打通隧道。并決定將周太后的牌位畫像和自己母親紀(jì)太后的牌位畫像一起別祀于奉慈殿,而不是與英宗共祔太廟。
周皇貴妃一生都在為爭取英宗的專寵而費(fèi)盡心機(jī),最終卻仍然沒有達(dá)到身后與丈夫一起共享子孫香火的目的。然而明孝宗打通錢太后墓穴隧道的想法,最終也因欽天監(jiān)和陰陽師都認(rèn)為會影響風(fēng)水而不得不作罷。
“生同衾,死同穴”,英宗至死不忘的諾言,終于就這樣化成了泡影。只有在兒孫祭祀太廟的時候,他的靈魂才能發(fā)現(xiàn)陪在身邊的錢皇后。可是當(dāng)靈魂返回長眠之地后,他等來等去,卻只能等到一個周皇貴妃,怎么也等不來妻子的身影。
只是周皇貴妃就算能讓自己的尸骨與丈夫長相廝守,難道就當(dāng)真能夠?qū)φ煞蛏爸煌蹲⒂阱X皇后以及諸多妃嬪的愛情完全釋懷,能夠了卻自己在丈夫活著時無法奪走皇后之位的失落孤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