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建立過的疆域面積第二大的帝國,第一大的是大英帝國。不過大英帝國多是殖民地,好多殖民地是未開化之地,基本沒什么遇到什么抵抗,比如他們最大塊的殖民地美國、澳大利亞都是些土著人。而蒙古帝國是通過真刀真槍打下來的疆域,而且被征服的大多是比他們更文明的地方。從這方面講似乎大蒙古帝國比大英帝國干仗能力更強一些。
哦不,我說錯話了!不是強一些,是強太多。
我們的大蒙古比英國佬可猛多了!
但蒙古帝國后來內(nèi)部都松松垮垮,各自為政,甚至內(nèi)部之間也多有摩擦,所謂最大帝國不過是名義上的。成吉思汗生了太多的孩子,子孫后代一大堆,人手一塊地,于是大蒙古國內(nèi)N個獨立的國家。什么四大汗國金帳汗國、窩闊臺、伊兒汗等等,其實這些汗國里還有很多相對獨立的小國,但他們基本名義上是奉元朝皇帝為大汗的。所謂的大蒙古帝國只是一個相對松散聯(lián)盟。采取分封制,局勢有點像西周時期。
這元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奇葩一個朝代了。其他統(tǒng)治者建立一個王朝都會搞出好多治國方針政策,其目的也是希望國家強盛,人民富庶安居樂業(yè)。但元朝不是,他們基本上就沒有什么治國方針政策,只有一個指導思想——撈錢。
每個地方設(shè)一個“達魯花赤”作為元朝皇帝的代理人,凌駕于地方官員之上。達魯花赤平時也不怎么管事,一到收稅的時候就特別來勁,畢竟蒙古人皇帝最緊要的就是錢錢錢吶!
當然,這個達魯花赤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管,還有一票否決權(quán),大事也需要他簽字,反正就是垂簾聽政的意思。
也不知這蒙古人要那么多錢干嘛。蒙古士兵連裝備都自己置辦,軍費上就節(jié)省一大筆,到底要那么多錢干嘛!元朝皇帝都出手闊綽,動不動就賞給屬下黃金萬兩什么的,大概錢都跑那里去了吧。蒙古人對錢財?shù)目释坪跻材苄⌒〉亟忉屢幌,他們(yōu)槭裁匆疵鞣⻊e人——不就是為了錢嘛!
攻一個地方,屠一個城,掠走一批財物。打仗需要錢,需要錢所以才打仗,這簡直就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再一個奇葩之處是元朝皇帝幾乎都不學漢文化,元世祖忽必烈連漢語都不會說,更別提寫了。后來的元朝皇帝基本上都繼承了忽必烈的傳統(tǒng),不會說漢話,即使會說一點也是磕磕絆絆,聽著就讓人著急。到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時才想起畢竟統(tǒng)治漢人怎能不會說漢話呢,太不像話了。于是元順帝的漢話算是比較順溜一點?赡懿菰系拿褡宥加蟹N草原人的傲嬌,覺得說我統(tǒng)治了你,手下敗將,應(yīng)該你學我的語言啊,干嘛要我學你的語言?
清朝也是被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但滿人就跟蒙古人完全不同,他們是“死乞白賴”“打都打不走”的要學習漢文化。滿人是全盤漢化,學習漢文化甚至比漢人還積極。乾隆一生就寫了4萬多首詩,覺得自己成大詩人了。雖然咱們都不認乾隆那種叫詩,更不認為他是大詩人,但他喜歡漢文化、學習漢文化的這種勁頭倒讓人感動。
蒙古人治理國家一般,打仗卻毋庸置疑的。都說馬背上的民族善戰(zhàn),我看那時候的蒙古人不僅僅是善戰(zhàn)的問題,他們簡直生來就是為刀口舔血的。蒙古人口不多,但每個蒙古男人都是隨時做好上戰(zhàn)場的準備,有可能某一天上面就說那個誰帶上你的裝備咱打仗去。被點到名的屁顛屁顛帶上自己的弓箭鎧甲就去了,沒被點名的心里還老大不高興的。這樣一支斗志高昂的軍隊豈有不勝之理?
有人說了蒙古大軍也不是戰(zhàn)無不勝的,兩次征服日本不是就鎩羽而歸了嗎?這倒是事實?墒悄阕屓思荫R背上的民族去坐船遠渡重洋,并且還到日本那種風高浪急的鬼地方打仗,要求也太高了吧!
還沒到日本就遇到后來日本人口中所說的“神風”,蒙古軍隊一幫旱鴨子就葬身大海了……就這事日本人自豪了好幾百年,二戰(zhàn)時他們的一些軍歌中都還在唱我們怎么怎么打敗了忽必烈的大軍,幾百年前的陳年老“神風”又給整出來搞個“神風特攻隊”,以為每次上天都能眷顧他們。
其實不止日本,蒙古大軍沒能征服的地方還不少呢。一路向西都打到東歐去了,為何單單留下印度?其實成吉思汗時就去征服過印度,但據(jù)說打到印度河的上游時看到一頭怪獸,都嚇得不行,便撤軍了。殺人如麻的蒙古大軍天不怕地不怕,真的會怕怪獸?真有怪獸嗎?
我想可能也不是什么怪獸,應(yīng)該就是印度的大象。蒙古人居住在草原上哪里見過這種龐然大物,這不就是怪獸嗎?而且很可能甚至都不是因為看到怪獸就撤了,應(yīng)該是碰到了印度象騎兵,結(jié)果沒打贏,只得撤兵,對外不好意思說打輸了,才整了一出怪獸的戲碼。并且印度天熱啊,蒙古人極為不適應(yīng),這也應(yīng)該是個主要原因。
包括蒙古大軍征服東南亞失敗,大概跟印度的情況也是一樣一樣的,也是太熱,蒙古人不習慣。蒙古人平定云南后,便派使者到越南去(那時叫安南)讓越南人納貢。結(jié)果越南人也是愣,竟然將使者給殺了!所謂即使兩國交戰(zhàn)也不斬來使吧,何況人家只是讓你納個貢,反正越南一直給中國人納貢啊,之前的朝代不都這個規(guī)矩嗎?
斬了使節(jié),蒙古人就火了,發(fā)了雷霆之怒!讓好戰(zhàn)的蒙古士兵們有帶上自己的裝備去征服越南。兩次打到安南的都城了,后來又都退了兵。(看到這里,你似乎想起了幾十年前的一段往事……)都是我國太仁慈,國際形勢所迫呀。
其實退兵的原因就跟印度差不多,也是因為蒙古士兵受不了濕熱的東南亞氣候,甚至比印度的情況還差,東南亞的濕熱、瘴氣那可是印度沒有的,一不小心就得了瘧疾,拉肚子拉死了。好多蒙古士兵都染了病,損失慘重,不退兵不行。除此之外糧草后勤保障方面也跟不上啊,戰(zhàn)線拉的太長了。包括蒙古人兩次征服緬甸失敗也是這種情況。不過幸好他們最后還是成功了。
再說,你讓習慣了飛馳在寬廣草原上的鐵騎去熱帶叢林打仗也夠難為的了,能跑起馬來嗎?東南亞那地方河道又多,忒不適合騎兵作戰(zhàn)了。
所以你看,蒙古人那么牛,卻終于是征服不了東南亞那些文明較低的近似于土著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