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記載:雍正帝暴崩于圓明園,病危中召見王公大臣,傳旨寶親王為皇太子。
民間傳說呂留良之后,俠女呂四娘為報父仇,入宮行刺雍正,然后奪頭而走,使雍正帝死于非命。呂留良是浙江石門縣儒生,著書立說,主張反清復(fù)明,案發(fā)后,雍正帝大開殺戒,把呂氏家族幾乎斬盡殺絕,株連被殺者就有100多人,僅逃呂留良一個14歲的孫女呂四娘。后來她逃往深山,拜一道士為師,強身學(xué)藝、臥薪嘗膽,決心為全家報仇。長大后她嫁到京城一戶姓李的人家,伺機行事。
一天深夜,呂四娘提回一個血淋淋的人頭,說是雍正帝的頭顱,事后,她就隱遁江湖了。第二天,紫禁城內(nèi)便傳出皇帝暴崩的消息。民間又傳說雍正無頭,無法完尸,只好鑄了個金頭下葬。
愛新覺羅.胤禛到底是因病身亡,還是被人取走了腦袋,說法不一,而清廷對這件事情又嚴格保密,使后人無法澄清。
不可否認,雍正皇帝確實是中國歷史上少數(shù)幾個鐵腕皇帝之一,他在位的時間盡管只有短短十幾年,但是他在位期間所采取的一些舉措?yún)s對中國歷史的進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正因為他過于鐵腕,所以四面樹敵,盡管他一再防范,但是最后還是死得不明不白,是否真的下葬的是一具無頭尸體,這也給后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謎團。
關(guān)于雍正皇帝暴卒尸體無頭之謎,野史上有幾種傳說。
第一種觀點(也是流傳最為廣泛的觀點)認為,雍正皇帝是被他的仇人呂四娘所殺。眾所周知,雍正帝在位之時文字獄盛行,一大批文人騷客由于在作品中寫錯一兩個與大清朝有關(guān)的字便會慘遭滅門之禍。呂四娘的祖父呂留良便是慘遭禍害的文人騷客之一,在這場殘忍的呂留良文字獄中,除了呂留良一個年僅14歲的孫女呂四娘因在官府抄捕時外出玩耍而僥幸逃脫之外,呂氏家族幾乎被斬盡殺絕。后來,呂四娘為了報仇雪恨,四處拜訪名師學(xué)習(xí)武藝,經(jīng)過長達十幾年時間的艱難困苦,她終于學(xué)成了一身絕世武功。于是她隱名混入京城,與一李氏男兒結(jié)婚,作為自己在京城的藏身之所。夫妻兩人結(jié)婚后不久,呂四娘便短裝外出,待到深夜歸來,丈夫見她手中提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細問之下才知道這乃是當今圣上的人頭,于是丈夫?qū)嗡哪锏母易鞲覟樯顬榫磁,便陪同妻子連夜遠走他鄉(xiāng)。第二天,紫禁城內(nèi)便傳出了雍正皇帝暴卒的消息,待到官吏全城戒嚴搜捕嫌疑犯之時,呂四娘早已同她丈夫遠離了京城。
第二種觀點與第一種觀點類似,但是在呂四娘刺殺雍正的方法上略有不同。這種觀點認為,呂四娘來到京城后,通過各種關(guān)系,買通了內(nèi)務(wù)府的大太監(jiān),進宮當了一名宮女,憑借著自己漂亮的容貌和過人的才智,呂四娘迅速贏得了雍正皇帝的寵愛。終于,在一次陪雍正皇帝睡覺的夜晚,她趁雍正皇帝不備,用一把短刀割下了雍正皇帝的腦袋,隨后遠離了紫禁城,不知逃向了何方。
與前兩種觀點相比,第三種觀點更富有傳奇色彩,可信度也最低。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呂四娘在全家被殺之后,隱名潛入深山拜師學(xué)藝,經(jīng)過十個寒暑的刻苦修煉,終于練成了飛檐走壁的蓋世武功,下山時已成為威震南北的女俠了。利用所學(xué)的功夫,呂四娘只身潛入皇宮內(nèi)院,刺殺并且割下了雍正皇帝的首級。
以上這些觀點給您分析一下,您就知道,實際上只是傳說。無論是第一種觀點還是第三種觀點,幾乎都是建立在呂四娘利用她飛檐走壁的武功基礎(chǔ)上的,盡管形不同但實則是一種觀點,按清朝慣例,皇宮戒備森嚴,皇帝外出時侍從護衛(wèi)前呼后擁,警戒非常,即便呂四娘武功再高,也不可能在毫發(fā)無損并且皇宮內(nèi)外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順利取下雍正的人頭。第二種觀點看起來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實則也有疑點,因為按照大清王朝以往的慣例,晚上侍寢的妃嬪一般都要經(jīng)過嚴格的搜身程序,呂四娘在侍寢之時能夠刺殺并一舉削取雍正之頭,可能性也幾乎沒有。
所以以上這三種觀點都不靠譜,那么雍正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史料中對雍正皇帝死因的記載很少,只在《東華錄》卷三十二中有寥寥數(shù)語: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圓明園患急癥突然去世,至于具體的原因,《東華錄》也沒有記載。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由于當時雍正皇帝死之后,統(tǒng)治階級對其死因進行了嚴密的封鎖,除了參與其中的少數(shù)幾個權(quán)臣之外,外界很難知道雍正皇帝的真正死因。
以上屬于校正野史。
愛新覺羅.胤禛,下葬在河北易縣清西陵的泰陵。它的建筑既取法于清東陵的順治帝孝陵,又承沿康熙帝的景陵制度。尤其是其圓式寶頂、大碑樓的石碑與康熙帝景陵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