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歷史上,11月9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在1919年11月9日,德意志共和國成立。
1923年,納粹頭目希特 勒選擇在11月9日發(fā)動武裝政變,奪取德國政權(quán)。政變雖然失敗了,希特 勒卻在這場政變中名聲大噪,得到了越來越多暴力分子的追捧和膜拜。希特 勒本人也因為這場政變意識到了處理好與國防軍之間的關(guān)系的重要性,并在獄中撰寫了《我的奮斗》一書,此書后來成為了法西斯的理論和行動綱領(lǐng)。
由于政變發(fā)動地點是在慕尼黑貝克勃勞凱勒啤酒館。1933年之后,希特 勒在每年的11月9號都到慕尼黑貝克勃勞凱勒啤酒館發(fā)表演說,紀念“啤酒館政變”。
也由于每年都舉行紀念活動,則在1938年11月9日又發(fā)生了“水晶之夜”事件:希特 勒在出席慶祝啤酒館政變15周年活動中,授意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wèi)軍襲擊德國和奧地利的猶太人,這是納粹對猶太人有組織的屠殺的開始。當晚,許多猶太人的窗戶被打破,破碎的玻璃躺了滿街滿巷,在月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猶如水晶。有人做過統(tǒng)計,僅這一夜被砸毀的玻璃,損失就達600萬馬克,相當于比利時全國半年生產(chǎn)玻璃的總價值。德國人因此譏諷這個夜晚為“水晶之夜”。
51年后,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被鑿倒,這本應是個值得慶祝和紀念的日子,因為“水晶之夜”的“羞恥”,德國把將統(tǒng)一紀念日轉(zhuǎn)定在了10月3日。
啤酒館政變、“水晶之夜”事件、柏林墻倒塌都發(fā)生在11月9日。但鮮為人知的是,在1939年的11月9日,同樣發(fā)生了一件值得德國人民紀念的大事。
1939年的11月9日這一天晚上,希特 勒按照慣例在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舉行了紀念“啤酒館政變”活動。
不過,在這一次紀念活動中,希特 勒有些魂不守舍,缺乏了許多往年舉行該活動時的激情。
這是因為他的心里一直牽掛著他兩個月前發(fā)動的戰(zhàn)爭。
這天晚上,他必須盡快趕回柏林。
可是這天,天空里出現(xiàn)了一場詭異無比的黑霧,飛機無法在慕尼黑機場起飛。要回柏林,就得改乘火車。
這樣,在發(fā)表演講時,希特 勒心不在焉,沒有作太多富于煽動性的表述,倉促而潦草地提前結(jié)束了演講。
希特 勒還拒絕老納粹黨人的舉杯邀請,匆匆離開了酒館。
希特 勒離開酒館的時間是9時12分。
9時20分,希特 勒此前所站過的演講臺突然發(fā)出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轟隆”!火光閃亮,酒館的屋頂被炸了一個大窟窿,演講臺也被炸得陷落一個大洞,演講臺周圍有8個人被炸得面目全非、尸首不全,當場死亡,另有63人被炸傷,倒在地上哀嚎呼哭。
死者和傷者都是納粹黨的創(chuàng)造者或忠實走卒!
一場原本屬于納粹黨的歡樂派對瞬間化為了一場人間慘劇。
正在趕往火車站的希特 勒在半途上聽到了酒館發(fā)出的爆炸聲,驚疑不定,趕緊派人掉頭查詢。
當他知道爆炸點正是自己作演講的講臺,霎時石化,驚呆了!
這,分明是一場沖著自己來的蓄意謀殺!
許久,希特 勒才從恐怖中緩過神來,臉色由煞白轉(zhuǎn)紅,又由紅轉(zhuǎn)青,最終,渾身發(fā)抖,歇斯底里地吼叫道,查!都給我查!二十四小時內(nèi)必須揪出作案者!
不過,希特 勒的生氣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當晚11時許,邊境警察部發(fā)回一份緊急電報,聲稱嫌犯已經(jīng)捉到。
嫌犯被由蓋世太保押往柏林的安全機構(gòu)總部。
接下來的日子,一名叫喬治.艾爾塞的嫌犯遭到了慘絕人寰的嚴刑拷打。
喬治·艾爾塞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直認不諱,他聲稱自己就是將炸彈埋藏在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的人,自己的目的,就是要送希特 勒上西天。
艾爾塞不斷重復著相同的話:“一定要這樣做,希特 勒一定要死,他會給德國帶來不幸和災難!
喬治·艾爾塞是個小木匠,1903 年出生在德國西南部斯瓦比亞地區(qū)的一個窮苦家庭,沒讀過多少書,也不懂政治,他親眼見到了納粹黨人許多喪盡天良的行為,非常不滿——其實,在1933年前后,新執(zhí)政的納粹黨勢力如日中天,而希特 勒又一個勁地吹噓著恍若神話般的“經(jīng)濟奇跡”,很多人為之蠱惑,被蒙蔽住了雙眼,每到節(jié)假日,都會聚在一起,祝福希特 勒,祝福****健康長壽,全民掀起一場場盲目而瘋狂的崇拜大潮。
在這種背景下,艾爾塞卻能清楚地認識到納粹黨的暴虐本質(zhì),誠為可貴。
艾爾塞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看到了無數(shù)青少年被應征入伍,而那些參加了納粹青年團的人卻連自己的父母是誰也不認。艾爾塞因此認定:戰(zhàn)爭狂魔希特 勒正在把德國和歐洲推向一場災難。
艾爾塞曾對自己的密友做過一番比較和分析:從1929年到1933年的四年時間內(nèi),工人的工資一直在減少,政府的稅收卻在不斷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時的收入是1馬克, 1933年已經(jīng)降低至每小時68分錢。而且,工人受到監(jiān)視和限制,連基本的人身自由也已經(jīng)失去了。
艾爾塞說:“如果不推翻納粹政權(quán),德國人就沒有好日子過。我決定以我的行動阻止更多的流血。”
1938 年夏,艾爾塞準備以一己之力來改變德國的現(xiàn)狀,精心謀劃刺殺希特 勒的行動。
經(jīng)過深思熟慮,艾爾塞把刺殺地點定為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
艾爾塞認為,每年11 月9 日是紀念“啤酒館政變”的日子,這一天晚上,希特 勒都會來到這個酒館發(fā)表演講,而演講的時間都是在晚上 8 點半開始,10 點左右結(jié)束。那么,只要在酒館內(nèi)安裝上一個定時炸彈,將炸彈爆炸時間設置為演講中間時段的九點鐘,刺殺大計必定大獲成功。
說干就干。
艾爾塞設法從一家兵工廠偷出 100 磅烈性炸藥,又到一家采石場弄到甘油炸藥和****。再用上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來制作定時炸彈。
功夫不負有心人。
制好了炸彈,艾爾塞將家安置到了慕尼黑,并將自己裝扮成一個酒鬼,天天到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喝酒買醉,在買醉時詳詳細細地查看地形。
當大部分積蓄成為了買醉的酒錢后,艾爾塞也就把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張桌子、每一張椅子都摸了個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艾爾塞也因此物色到了一個埋藏炸彈的絕佳地方——講臺后面的一根木柱子里。
這根木柱子距希特 勒演講的地方不足一米!只要炸彈一爆炸,嘭!……艾爾塞眼睛里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希特 勒血肉橫飛的景象。
1939 年 11 月 9日,夜幕降臨,艾爾塞順利地將定時炸彈安裝在了木柱子里。
經(jīng)過一番思量,他將引爆時間設在晚上 9 時 20 分。這個時間,應該是希特 勒演講的高潮時間。
想到在幾個小時后,嗜血狂魔希特 勒就將以人世間最為慘烈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艾爾塞的心情爽極了,他吹著口哨,輕松地離開了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走向德瑞邊界。
他準備越過邊境去瑞士躲避一段時間。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黑霧挽救了希特 勒,也將艾爾塞拖入了地獄。
當晚8時45分,艾爾塞在德瑞邊界被警察逮捕了。
他身上的通行證已經(jīng)過期,口袋里藏匿著啤酒館的平面圖,攜帶的行李包里還裝有炸彈設計草圖和導火線等工具。
這不是一個****又是什么?警察拘捕了艾爾塞。這時,距離炸彈時間還有35 分鐘。
一個小時后,邊境警察收到了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爆炸的消息,知悉希特 勒險些遇刺。
第二天,艾爾塞被押往柏林,遭到了蓋世太保的嚴刑拷打。
艾爾塞一點也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恨只恨老天作弄,讓惡人逃過了一劫。
他對著審訊自己的蓋世太保大笑:“雖然大霧幫他僥幸逃過了死亡,他卻終究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我則會成為德國的英雄被永久紀念!”
原本,希特 勒以為這次刺殺行動是英國情報機構(gòu)策劃的,當被告知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木匠所為時,大為不滿,吼道:“是哪個白癡在進行這項調(diào)查?”
為此,他專門安排黨衛(wèi)軍秘密警察頭子海因里希.希姆萊親自調(diào)查。
然而,海因里!はD啡R的審查結(jié)果并沒有什么改變。
希特 勒接受了是艾爾塞單獨作案的事實,變得怒不可遏,氣急敗壞地說:“你們簡直是一群白癡,竟險些讓一個小木匠的陰謀得逞,一定要讓他知道刺殺領(lǐng)袖的后果!”
艾爾塞從此被送到集中營,每天都遭受到非人的折磨和毒打。
1945年4月9日,納粹政權(quán)覆亡前夕,艾爾塞被秘密處決。該日,距德國投降僅剩 29 天。
為了紀念喬治·艾爾塞的英雄行為,德國政府于 2011 年 11 月 8 日為喬治·艾爾塞雕像落成揭幕儀式舉行了盛大的紀念活動。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紀念活動中說:“雖然喬治·艾爾塞只是個小木匠,但他卻以正義感和無畏勇氣刺殺大獨裁者,他幾乎改寫了德國和世界歷史,但許多事情總是充滿了種種巧合與意外。雖然如此,我們依然不能忘記艾爾塞的歷史功績,他才是德國的真正英雄,值得后人永世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