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雖然沒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但是作為一個皇帝,后宮的嬪妃們還是不少的。
嬪妃多了,爭風吃醋就在所難免。
好在這些事,都不是朱興明所操心的。
這個田妃其實并無大惡,只是與朱興明的母親不合。還好這慈寧宮后花園的幾塊田地算是保住了,懿安皇后開口了,整個紫禁城就沒有人敢再動這里。
再說,眼看著這些莊稼不久就成熟了,旁人也沒這個膽子這時候再來破壞。
想到這里,朱興明便也坦然了:“大伯母,我要錢。”
懿安皇后張嫣一愣:“什、什么?”
“侄兒想建個琉璃廠,就在京城。這事我父皇已經應允了,侄兒在想,大伯母您這里有錢么,不妨投上那么一點兒。將來琉璃廠若是盈了利,我也好分一些!
“琉璃廠,什么琉璃廠!睆堟贪櫫税櫭碱^。
當下,朱興明將玻璃的事一五一十的跟張嫣說了:“大伯母,其實該叫玻璃廠才對。我父皇答應給我利潤的一成,可這我姥爺投了錢,我父皇給批了地。侄兒只是大口一張一文錢都沒投,這也說不過去。大伯母您有錢么,借我一些!
懿安皇后張嫣聽說了,國丈周奎在京城大肆變賣家產。開始,張嫣還頗有些奇怪,這個京城第一摳的國丈,這葫蘆里埋得什么藥。再聽朱興明一說,她立刻恍然大悟起來。
“嗯,原來如此。只是大伯母這里也沒有什么錢,這樣吧,我這里還有些首飾,你拿出宮外變賣了,想來還能換個幾千兩。就當是大伯母資助與你,免得被你父皇和姥爺笑話!
朱興明大喜:“還是大伯母對我好,將來賺了錢,侄兒和大伯母對半分!
張嫣搖頭苦笑,她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過難得這孩子開口,自己便將一些首飾著人拿了出來送給了朱興明:“這些你拿著,聽說宮里的物件都很值錢。這些都是先帝給我的,我一個人要來也沒什么用,你便拿去吧。”
大明崇禎一朝,后宮開支真的很寒酸。難道說大明沒有錢么,不,有錢,而且很多。
只是,這些錢都是藏民與富。這里的民,自然是與平頭老百姓無關。有錢的,是那些大地主階層,是那些以大地主利益為幕后的東林黨們。這些大財閥,他們才掌握著大明朝的經濟命脈。
至于你朝廷沒錢,你國庫空虛那是你的事,和我們無關。我們東林黨人,只管自己撈錢。
東林黨惡么,這話其實也要分開說。東林黨并不都是壞人,只是,沒有了節(jié)制的東林黨,一家獨大之后,不免自私自利起來。
江南富庶,崇禎之前閹黨橫行的時候,江南財閥集團都牢牢地掌握在魏忠賢手里。當時東林黨被閹黨打壓,國家的財政還勉為其難的運轉正常。
閹黨倒臺之后,東林黨沒了壓制。登時就變了樣,他們掌控著大地主利益。崇禎想撈錢,只能從百姓身上搜刮,這些財團他也無能為力。
而百姓們窮的叮當響,日子本就過的舉步維艱,F在朝廷還要從他們身上搜刮,官逼民反,于是各地流寇起義如星火燎原。
朱興明為什么找張嫣要錢,他是怕將來崇禎皇帝反水。
崇禎現在已經窮瘋了,只要能給國庫撈錢讓他干什么都行。若是將來玻璃廠盈了利,說好的給自己的那一成利潤崇禎皇帝未必能兌現。在崇禎眼里,朱興明一個小小的孩子要那么多錢做什么。
所以朱興明得找個靠山,這個靠山就是懿安皇后張嫣。以懿安皇后的名義,出資五千兩。錢多錢少無所謂,將來盈了利,這一成的利潤若是崇禎不想給。朱興明就可以搬出懿安皇后來要挾,這是懿安皇后投資的,大伯母要的也不多,不過是一成的利潤,你給是不給吧。你不給,我就告訴大伯母去。
而崇禎皇帝對這個皇嫂懿安皇后向來敬重,他是萬萬不會再去克扣這點錢的。
而其實呢,懿安皇后壓根就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只是朱興明好不容易向自己開口,她雖然沒有多少私產,卻很大方的將一些首飾給了他。
朱興明找到上次給周奎變賣家產的牙行,將懿安皇后給的一些首飾,拿去變賣了。
和自己預想中的差不多,這些首飾賣了大概有五千兩銀子。這點錢對于西山建廠來說雖然不多,可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接下來,就是招工了。
正為錢焦頭爛額恨不得明搶的崇禎皇帝,這次倒也干脆利索。很快就把西山建廠的批文給批下來了,皇帝親自下詔,建廠的速度自然很快了。
整座西山,此時都屬于玻璃廠的地盤。此地多石英礦,正如崇禎皇帝所言,此地建廠可謂得天獨厚。
除了純堿要從他處販運過來之外,石英礦和石灰石都產量充足。接下來,就是招聘工匠,建窯冶煉了。
明朝初期,由于官營鐵冶所管理不善, 生產下降,朝廷被迫罷官營而充許民營,只收稅課。從此,民營 鐵冶在民間發(fā)展起來。
有了冶鐵自然離不開煤炭。我華夏大地煤炭資源貯藏豐富,土法開采的歷史在北宋時期便已有文字記錄。到了大明朝,采煤業(yè)更是蓬勃發(fā)展。
《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明代煤礦中用一根中間打通的長竹竿從地面插到礦井深處,竹竿上端有煙火狀,旁注“毒煙氣”,用以導出煤窯中的毒煙氣,也即今天稱為瓦斯的東西,保持井下的連續(xù)作業(yè)。
煤炭,在大明朝并不稀缺。
而招工則更是簡單了,朱興明讓錦衣衛(wèi)在京城四門貼出告示。大量招聘民夫去西山琉璃礦場做工,流民優(yōu)先。
在如今這個風雨飄搖的大明朝最不缺的是什么,最不缺的當然是流民。這些或天災或人禍的流民,每到一個郡縣,都成為此地安置的一個大問題。
像是京城這種地方,更是嚴禁流民入城的。一來怕流民鬧事,二來怕帶來瘟疫。
可即便如此,涌入北京城的流民還是不計其數。
是以,此告示一出,前來應聘者登時擠破了頭。
這種災荒的年頭,能夠吃飽飯就是奢侈。能夠給這么高的薪水,那更是不可想象。招工的人,擠破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