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不但解決了糧草問題,百姓們也得到了實惠?梢哉f,是雙贏的局面。
僅僅是遼東周邊百姓,就征繳了八萬石糧食。而且,在朱興明大軍糧草被燒掉的第二日上,征集的糧草,就已經在運往盤錦的路上了。
這就是國力的強大,只有綜合國力上來了,明軍才能打得起這樣的消耗戰(zhàn)。而滿清,根本沒有能力與之抗衡的。
并不是說,大明的糧草征調能力有多變態(tài)。其實,在多爾袞燒掉營口和盤錦的糧草之前,關內的糧草依舊在源源不斷的北上。
究其原因,就是朱興明從來沒有把此次北伐當成輕而易舉的一件事。即便是燧發(fā)槍在手,即便是明軍有著先進的武器,朱興明依舊是小心謹慎。他北伐之初,其實就已經做好了消耗戰(zhàn)的準備。
這個世界上沒有多少人是傻子,滿清從黃臺吉駕崩之后一直龜縮在自己的地盤上,絕不是良心發(fā)現(xiàn)。而是,一定在韜光養(yǎng)晦或者說一直在研究對付大明的法子。
不要以為明軍單純的擁有了燧發(fā)槍,就可以縱橫九州四海。那樣想,只會大錯特錯。
不可否認戰(zhàn)爭的優(yōu)勢,是向著武器先進的一方傾斜?上胍獪缤龌蛘哒鞣粋國家,絕不是單純的依靠武力所能解決的。
倘若真要如此,世界上第一支裝備燧發(fā)槍的軍隊,早已征服全世界了。
一開始大明的燧發(fā)槍并沒有太大優(yōu)勢可言,只要出現(xiàn)牛油或者豬油紙包彈。先是掏出紙包彈,有人為了圖方便直接咬開,倒一點黑火藥在藥池上當藥引。
火藥,一般都有一個牛角量杯倒入定量。然后把身下的火藥從前面倒進去,然后紙包充當彈托,和彈丸一起塞進去。再拿通條導實,最后一步才是射擊。
盡管燧發(fā)槍是一大技術進步,可前膛裝彈的速度依舊感人。其技術性,有著很大的缺陷。
如果槍膛內有膛線,彈頭就會在穿過槍膛時產生縱軸自轉,使彈頭出膛后螺旋轉動飛行,通過陀螺儀效應保持角動量守恒增加彈道穩(wěn)定性、有效射程和終端殺傷力。
彈丸在膛線的作用下旋轉,這與高速旋轉的陀螺運動原理是一樣的。當彈丸在膛內運動時,膛線就迫使它高速旋轉,并且在翻轉力矩的作用下,還以其質心為中心繞彈道切線作圓錐運動,使彈軸與彈道切線始終保持很小的擺動角,而不至于翻倒,從而保證了彈丸的穩(wěn)定飛行。
問題是,以現(xiàn)在大明王朝該有的技術,根本你無法解決線膛槍的技術問題。
膛線帶給彈頭一個旋轉的陀螺效應以穩(wěn)定彈道,從而讓子彈飛的又準又遠,但早期的步槍絕大多數(shù)都還是滑膛。
究其原因,線膛這種工藝對當時的加工技術來說非常復雜,昂貴的價格讓他根本不可能作為軍用制式武器。
而且當時大明王朝的冶金技術并不好,品控也沒有標準。線膛槍帶來的額外膛壓完全適合低成本的生產方式。
神機營的將士打仗還是以列陣為主,發(fā)射藥也都是黑火藥,打完之后煙非常大。這么大一群人逐排放槍之后其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打什么,只是死板的朝著大致敵軍方向打,精度這玩意在一堆煙里頭還真沒那么重要。
再者當時的彈丸都是從槍口裝填,線膛槍的彈丸從前邊塞進去比較費力,射速慢,而且膛線很容易被骯臟的黑火藥堵塞,導致彈丸卡在里邊,甚至炸膛。
線膛槍準是準,但是裝填太慢,因為從膛口把彈丸從帶膛線的槍管里塞進去太麻煩。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解決方法,一個是從后膛裝填,一個是用比槍膛陽線直徑更小的子彈。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兵仗局也曾想過發(fā)明后膛步槍。后膛裝填還帶來了射速更快的巨大優(yōu)勢,可朱興明知道,以黑火藥的技術,后膛槍根本無法使用,后膛槍有個可以起落的彈膛,操作起來也方便。主要是黑火藥射擊的后膛閉鎖的密封賊差,容易漏氣,導致射程不遠。
兵仗局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后來的一水后膛槍也有這個毛病。而朱興明則及時叫停了后膛槍的發(fā)展,因為朱興明非常清楚,除非出現(xiàn)無煙火藥,用金屬彈底的子彈解決氣密問題,后膛裝填才成為主流。
朱興明深知燧發(fā)槍的弊端,所以此次北伐他一直都小心謹慎。若是與滿清進行持久的拉鋸戰(zhàn),糧草供應必然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最好的解決辦法,當然就是囤積糧草。其實僅僅是營口和盤錦,就已經囤積了神機營所用的大半年的糧草。
結果,這大半年的糧草,還被多爾袞給輕易地燒掉了。
多爾袞燒掉的,只是營口和盤錦駐地的糧草。那些正從關內,源源不斷往遼東運輸?shù)募Z草,還在不斷的在運輸?shù)穆飞稀?br>
朱興明之所以沒有撤兵,就是因為大軍的糧草雖然出現(xiàn)了短缺?墒牵飞贤P外運輸?shù)募Z草并沒有斷絕。
多爾袞燒掉的至少營口和盤錦儲存的糧草,并沒有切斷路上運輸?shù)募Z草線路。
也就是說,神機營的糧草雖然受到了影響,但是并沒有斷絕。
這也是朱興明的底氣所在,多爾袞終究還是棋差一著。他以為燒了對方的糧草基地,明軍必敗。
確實,如果放在五年前的大明。朱興明此次北上伐清必然大敗而歸。
可是現(xiàn)在,大明的綜合國力上來了。尤其是新型作物的普及,使得糧食空前的高產。
糧草,早已不是大明的問題所在了。過去十倍甚至于數(shù)十倍產量的糧草,使得明軍糧草空前的充足。
多爾袞死也不相信,他在盛京等來明軍撤兵的消息,最終等來了一場空。
留在遼陽縣的明軍不但沒有撤兵的動向,甚至于,朱興明開始部署神機營,展開準備已久的攻擊。
八萬神機營,由三千虎賁軍打頭陣。開始成品字形進攻路線,從遼陽縣緩緩行進,逼近了滿清都城盛京。
撒在前線的探子,不斷的飛馬來報。盛京外圍,出現(xiàn)了大量的明軍。整個盛京成的清軍,登時慌亂了起來。
對于滿清來說,他們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