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德海,絕對是關鍵!
他將報告翻來覆去地看,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像是在用放大鏡審視。他的目光重點落在了報告的核心部分——那些涉案的公司和資金流向圖上。
屏幕上,一張用專業(yè)軟件繪制的資金流向圖,如同一張巨大的蜘蛛網,占據了整個畫面。箭頭從代表“金龍貿易”的中心節(jié)點出發(fā),分叉出數十條支線,連接著一個個用方框標注的、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皮包公司。資金在這張大網中反復流轉、拆分、合并,每一次操作都像是一次精心的“洗滌”,企圖將黑錢的源頭徹底洗白。
這張圖,他已經看過不下二十遍,每一個節(jié)點的名稱,每一條流向的路徑,他幾乎都能背下來。然而這一次,他的心態(tài)變了。他不再是以一個復核者的角度去看,而是像一個逆流而上的偵探,試圖從這最終的“結果”,去反推最初的“過程”。
他的鼠標滾輪緩緩向下滾動,目光在那些數以百計的轉賬記錄上逐條掃過。大部分的資金往來,都是通過公司賬戶完成的,金額巨大,動輒數百萬。這符合洗錢案件的基本特征。
然,就在他快要看到列表底部,精神也因海量數據的沖擊而感到一陣麻木時,一行并不起眼的記錄,像一根微小的魚刺,突然扎進了他的視里。
轉出方:個人賬戶 622848...XXXX。轉出金額:人民幣叁萬柒仟捌佰元整。轉入方:XX建材供應公司(金龍案關聯(lián)皮包公司之一)。摘要:貨款。
這筆款項,在整個案件動輒千萬的資金洪流中,渺小得如同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很容易就會被忽略過去。之前的辦案人員,很可能也只是將其作為眾多洗錢鏈條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環(huán)節(jié),并未深究。
但是,在趙承平此刻高度敏感的神經末梢上,這筆款卻顯得如此突兀。
為什么?
因為在整個資金鏈中,幾乎所有的操作都是公司對公司,這是為了制造正常商業(yè)往來的假象。而這筆錢,卻是從一個個人賬戶轉出的。用個人賬戶向公司支付“貨款”,這本身就有些不合常規(guī)。
趙承平的心,猛地收緊了。
他立刻將這串卡號復制下來,切換到銀行信息查詢系統(tǒng),輸入,回車。
“滴”的一聲,賬戶的詳細信息彈了出來。
開戶人姓名:趙強。
不是王德海。
趙承平的心里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他原本期待著,能在這里找到那個幽靈的一絲蹤跡?磥,只是自己想多了?或許這真的只是某個外圍馬仔的賬戶,用來處理一些零散資金的。
他下意識地準備關閉這個窗口,繼續(xù)向下查看。然而,就在鼠標指針即將點下“關閉”按鈕的那一瞬間,他的目光,被開戶行信息那一欄的地址,牢牢地吸住了。
開戶名并不是王德海,但那家開戶銀行的分行,正好就在王德海之前住的那個老小區(qū)附近。這會不會是巧合?
在刑偵的世界里,尤其是在面對“鬼影”這種心思縝密到可怕的對手時,任何看似偶然的巧合,都極有可能是對方精心布置的、通往真相的另一條、更為隱秘的路徑。
他的手,原本懸在鼠標上方,準備關閉那個窗口,此刻卻像被施了定身法一般,紋絲不動。辦公室里靜得可怕,只有服務器機箱的風扇在低沉地嗡鳴,那聲音此刻聽來,仿佛是他自己那顆正在加速、正在擂鼓的心跳的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