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趙承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手機通過數(shù)據(jù)線連接到他那臺加密的電腦上。他熟練地輸入一長串復雜的密碼,打開了一個專門用于存儲涉密影像的文件夾。隨著鼠標的點擊,一張張在清源寺拍攝的照片,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了顯示器上。
在電腦屏幕的高分辨率顯示下,那些罪證顯得更加觸目驚心。那捆銹跡斑斑的鋼筋,每一根都像是罪犯丑陋的筋骨;那攤流淌在泥水中的劣質(zhì)水泥,仿佛是這個工程潰爛流出的膿液;而那間堆滿雜物的臨時板房,則像一顆藏在暗處的毒瘤心臟。
趙承平將這些照片一張張放大,仔細研究每一個細節(jié),然后按照時間順序和重要程度,分別命名、歸檔,建立了一個名為“清源寺專案-初步證據(jù)”的加密文件夾。這是打響這場戰(zhàn)爭的第一批彈藥。
做完這一切,他深吸一口氣,打開了內(nèi)部系統(tǒng)的工程項目數(shù)據(jù)庫。他需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從官方的、公開的記錄中,撕開這個“合法”工程的偽裝。
他在檢索欄里輸入了“清源寺擴建工程”幾個字。很快,相關的招標記錄便跳了出來。但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這份記錄簡單得近乎敷衍。項目名稱、中標金額、工期……一切看起來都符合流程,但所有關于資質(zhì)審查、競標過程、評標細節(jié)的部分,都是一片空白,或者僅僅用了“符合規(guī)定”四個字一筆帶過。
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合規(guī)定!
他的目光,死死地鎖定在了中標公司的名字上——“宏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這是一個極其普通、毫無特色的名字,就像把它扔進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能找出成百上千個類似的公司。
趙承平的嘴角,泛起一絲冷笑。越是普通,往往越是刻意的偽裝。
他立刻啟動了關聯(lián)查詢程序,開始對這家“宏達建筑”進行全面的背景穿透。
查詢結(jié)果很快就出來了,每一條信息,都讓趙承平心中的懷疑加深了一層。
首先,這家公司是“新面孔”。它的工商注冊時間,就在半年前。對于一個能夠承接寺廟擴建這種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工程項目來說,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一個毫無業(yè)績、毫無信譽的新公司,是如何在眾多老牌建筑公司中脫穎而出的?
其次,公司是“小作坊”。注冊資本只有區(qū)區(qū)五十萬元。這點錢,別說承建一個寺廟擴建工程,恐怕連購買那片工地上所有劣質(zhì)建材的費用都不夠。這完全不符合承接此類工程的資本金要求。唯一的解釋是,這是一家徹頭徹尾的“殼公司”,一個為了圍標、串標而臨時搭建起來的草臺班子。
更讓趙承平心頭一震的是,這家“宏達建筑”的業(yè)務范圍。在短短半年內(nèi),它竟然還中標了本省其他兩個地市的市政項目——一個是城郊的道路維修,另一個是社區(qū)公園的翻新。這兩個項目,與清源寺擴建工程有著驚人的共同點:都是投資額不大不小,社會關注度不高,但油水卻很足的項目;而且,無一例外,宏達公司都是以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低價”競標成功。
這種“自殺式”的低價競標,在業(yè)內(nèi)只有一種解釋:他們根本不打算按照標書上的標準去施工,從一開始,他們的目標就是通過偷工減料,用最廉價、最劣質(zhì)的材料,去攫取最高額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