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意好!趙風聽后一拍大腿道:“怎么忘了這個,我現(xiàn)在就去聯(lián)系我舅!”
這邊電話剛掛不久,另一邊、林業(yè)局的局長沈海洋又打過來電話,電話剛一接通、沈海洋就開口道:“唐局長,縣里符合木耳種植的木頭、都被山林附近的幾個鄉(xiāng)村百姓給砍了,如果還要其它的木頭,怕是要到深山里面去砍了!
咱們農(nóng)業(yè)局的人手就那么點,砍下來木頭容易、搬出去可是個大問題,要不唐局長再想想辦法?
不好搬運?唐翔宇聽后也是一陣頭疼,畢竟木頭的重量擺在那里、地點又在深山老林,自己總不能讓人一根根扛著、把木頭搬出來吧?
即使大家愿意,每家每戶要達到木耳種植一屋子的標準、那得忙到什么時候?想到這里,唐翔宇首次對自己推廣的木耳種植、心理出現(xiàn)了動搖!
不能放棄、不能放棄,唐翔宇的腦子在飛快運轉(zhuǎn)著,至少目前來講、木耳種植是一項成本最低的創(chuàng)收項目,只是眼下這個困局、該如何破局呢?
大腦超負荷的運轉(zhuǎn)讓、唐翔宇甚至有些宕機,突然間唐翔宇靈光一閃、想到了蘑菇的培育種植。
蘑菇和木耳都是由菌種培育而成,既然蘑菇可以用菌種包、那木耳是否也可以呢?
想法一旦誕生、就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如果木耳的種植、也能用上菌種包,那樣一來方便快捷不說、還不需要砍伐樹木,實現(xiàn)大面積大范圍的推廣、也將成為可能!
想到這里、唐翔宇當即去了農(nóng)科院,將自己的想法、和之前幫忙培育蘑菇菌包的專家鐘敏紅進行了分享,鐘敏紅思索一番道:“理論上來講,兩者殊途同歸、把木耳放在菌包上來講,應該是可以的!”
但實際上是否可行,具體的配料方面、還需要進行一番試驗,蘑菇的菌包用的是小麥、米糠、石膏、石灰或稻草、小麥麥麩、石膏粉這些進行配置。
木耳雖然也是菌種,但兩者相差甚遠、在用料配比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不過這些培育殊途同歸,這樣、你給我一點時間,我先制作出10~20種不同配比的菌包,哪種試驗成功了、你在推廣哪種!
唐翔宇聽后追問:“鐘專家,這樣的培育實驗、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鐘敏紅詫異道:“如果只是測試的話、最起碼一兩周吧,怎么你很急?”
是啊,唐翔宇大吐苦水道:“之前推廣的,用木頭種植培育木耳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急需一種新的方法、以此來改變這一現(xiàn)狀!”
這怎么會?鐘敏紅不解道:“用木頭種植木耳的方法,經(jīng)過我們的實驗、是最接近野生木耳口感的,至少有九成的相似度、這難道不好嗎?”
好是好啊。
唐翔宇嘆息道:“但是想要得到那些木頭、實在是太麻煩了,距離山林較近的那些木頭、都被附近的村子砍了,其他人要想得到木頭、就得跑到更遠的山里獲取,關鍵每次只能拿出來一兩根、實在是太麻煩了!”
這樣啊,鐘敏紅聽后也是一陣尷尬,平時做實驗需要的木頭不多,再加上自己需要的東西、也有專人提前準備好,沒有想到東西是研究出來了、但是不合適大面積推廣,縣里關于木耳培育的文件、她自己也看到了,難怪唐局長會這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