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說是那么說,誰都知道這幾天的菜價上去了,一根蘿卜兩三斤,買一個就得五六個銅錢,炒蘿卜廢油,蘿卜吃多了心還慌,不如買豆腐。
“我家人口多,一斤不夠吃。你給我切一塊豆腐,從這里切!
“豆腐漲錢了,斤兩得稱足,稱得高高的。我要一斤豆腐!
豐氏連忙給幾人稱豆腐,斤兩自是給的足,一會兒就賣出去十幾斤,王燕仍是負(fù)責(zé)收錢。
幾人手里捧著豆腐回了縣城,被熟人瞧見了十個有九個要問一聲“哪里買的豆腐?”
“縣城城門外,禮村的一對母女在賣豆腐,賣的是李家豆腐,以后李家人不來賣豆腐,就由這對母女賣!
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半個時辰,城門外有人賣豆腐的消息就傳遍整個縣城,家里喜歡吃豆腐的這就拿著銀錢去買。
中午,豐氏母女就把豆腐全賣光了,恍如做夢,直到走到禮村被特意守在村口的十幾個族人用無比羨慕的語氣問東問西,才知道這是真的。
“往日,李山傍晚才能回來,你們比他回來的早多了!
“豆腐買賣太好做了!
“你們一家賣三百多斤是我家的十倍,賺的也是我家的十倍呢。明個能不能讓李家多賣給族里豆腐,好讓我家多分點豆腐多賺點銀錢?”
豐氏母女插上門把銅錢拿出來數(shù)了又?jǐn)?shù),好家伙,除去成本這一趟竟是賺了近五百個銅錢。
一畝良田在風(fēng)調(diào)雨順豐收年的收益就幾百個銅錢。母女倆一天就賺了這么多。
王燕瞅著八仙桌上小山一樣的銅錢,眼睛放光,“娘,賣豆腐可比砌火炕掙錢多!
豐氏的嘴都要笑歪了,誰說女子不如男,她跟女兒賣豆腐一天就賺了這么多,比王海砌火炕都多,“發(fā)財了。我們家要發(fā)財了!币惶熨嵥腻X銀子,一個月就是十二兩銀子。
“難怪四狗子、五狗子賣了幾天豆腐就有錢買騾子!蓖跹鄷诚胱约杭夷苜I大牲口。
“豆腐買賣李家可以自己做的,卻是讓我們做了。李家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必S氏激動之余,這就拿了五十個雞蛋讓王燕拿去李家道謝。
王燕去而復(fù)返,雞蛋沒有送出去,“李家的人都在午休,門都關(guān)著,我怕吵著他們就沒叫門。”
豐氏便道:“李家做豆腐每天比雞還起的早,也是辛苦活!
王燕卻道:“辛苦賺的也多!
“那是。我們家要是能賺這么多錢,比這辛苦都行!必S氏望著個子比自己還高的女兒,笑道:“賣豆腐買賣賺錢多,我好好給你置嫁妝!
“娘,賺的錢都給弟弟讀書用!闭麄大周國都是重男輕女,王燕能聽到豐氏說這樣的話已經(jīng)很感動了。
豐氏心里知道女兒說的是肺腑之言,拉著女兒坐下來說話,問道:“你明年十五就及笄,親事還沒有定下,我與爹商量過,想把你嫁給李家李健安!
王燕對李健安及李家的印象極好,心里很是愿意,臉羞得通紅,只是有件事還是要問清楚的好,低頭小聲道:“爹不是想讓弟弟娶如意嗎,怎么還讓我嫁進(jìn)李家?”
豐氏問道:“志高給你說的?”
“不是。我聽爹說的,爹還讓我多跟如意走動。”
豐氏還不知道有這事呢,這老頭子真是夠有心的,緩緩道:“那是之前,如今這不是有變化了嗎,你又馬上及笄,我與你爹商量還是把你嫁到李家去,至于你弟弟,他現(xiàn)在年紀(jì)小,心思還是放在讀書上。”
王燕繼續(xù)問道:“我若是嫁進(jìn)李家,如意還能嫁進(jìn)我們家嗎?”母女又不是外人,什么話都能說的。
豐氏語氣里有些無奈,“李家那么寶貝如意,不會把她嫁到我們家。”
王燕觀察豐氏的表情,輕聲問道:“趙姨跟你暗示了?”
“可不是嗎。我早就對如意斷了念想,還告訴你爹,你爹直到前幾天才斷了心思!
王族把李家砌火炕的方子泄露出去的事,導(dǎo)致王海一見到李家就滿心愧疚,這種情況下,怎么有臉向李家提親讓小兒子把李如意娶進(jìn)家門,這就同意豐氏的提議,把王燕嫁到李家。
王燕除了容貌普通,其余的優(yōu)點多多,聰明、能干、溫柔、善良、勤儉,繡活做的好,這幾年來求親的人家不少,李家要不是現(xiàn)在發(fā)達(dá)了,李健安都沒有資格娶王燕。
到了下午,四狗子兄妹倆從尚縣回來,豆腐全部賣完,從村人的嘴里得知王族族人的千斤豆腐比他們還賣的快,心里的石頭終于可以放下了。
王族人為了感激李家,也想著讓李家多賣給王族豆腐,陸續(xù)拿著一捆蔥、兩斤玉米面、六個雞蛋等東西到李家串門。
李家就是過年也沒這么熱鬧過,李山臉皮薄,拿了王族族人的禮物,就跟李如意道:“如意,我在家里一下午都閑著,你就讓我磨幾百斤豆腐賣給王族!痹僬f了多賣豆腐李家還多賺銀錢。
“王伯、豐姨沒有向我們家開口。”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王族的人要是這么容易就達(dá)到目的,以后再提出要求李家要是拒絕,肯定被王族的人說不仁不義。
李山正發(fā)愁如何說服李如意增加豆腐產(chǎn)量,李家四兄弟帶來了一個消息,張秀才的大舅哥馬松三天后從北地回到金雞鎮(zhèn),委托張秀才從李家買兩千斤豆腐。
若是別人,李如意會讓他來禮村,張秀才是李家四兄弟的先生,身份不一般,便道:“爹,你與我明個下午去一趟金雞鎮(zhèn)跟張秀才簽份買賣契約!
李山自是同意。
到了第二日,父女午休之后趕著驢車去了張秀才的家,不是空手去,帶了一小壇秋梨膏、一壇泡菜、兩對臘豬耳朵、兩大塊臘豬肝。
馬氏與四歲的小兒子張澈在家里,長女張蕓去鄰居家找同齡的少女做繡活,張秀才與七歲的二兒子張祺都在學(xué)堂。
張秀才的家離學(xué)堂很近,馬氏打發(fā)仆人去把他喊回來,在等人的功夫,跟李山父女拉起家常,得知李家之前送的混糖月餅、泡菜、豆腐等吃食都是李如意想出來做出來,心里很是驚詫,不由得對李如意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