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正泰頓時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原來陛下是這樣想的,這就難怪,李世民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科舉,對于自己關(guān)于技術(shù)論功的事,也顯得比自己還要急切了。
李世民只能算是半個開國君主,不過他的威信和對天下的把控能力,絕不會亞于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
開國之君本身就是一個新王朝的制度創(chuàng)立者,因?yàn)檫@些事,是不可能交給子孫的,畢竟百年之后,體制的受益者力量會越來越強(qiáng)大,他們自覺地會變得保守起來,不肯容納一丁點(diǎn)的改變。
………………
還有。
現(xiàn)在李世民似乎對此有了濃厚的興趣,陳正泰心里也大為松了口氣。
有了李世民的支持,只怕大學(xué)堂的黃金發(fā)展期即將來臨了。
陳正泰告辭出宮。
那婁師德卻在宮外等著,他沒有回去,而是恭恭敬敬的等著陳正泰出來,接著上前行禮。
陳正泰朝他微笑:“我該謝謝你才是,如何是你千恩萬謝了。好啦,你我之間,不必這樣多的虛禮客套。”
婁師德連聲說是。
陳正泰突然想起什么,便道:“明日得請你去大學(xué)堂一趟,當(dāng)著研究組的人面,談一談你對新船的感受,他們只曉得閉門造車,這船還有什么可供改進(jìn)的地方,卻少不得你來說一說!
婁師德忙道:“這自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門下明日便去!
能被陳正泰驅(qū)使,讓婁師德很是欣慰。
卻見遠(yuǎn)處,還站著兩個人,陳正泰看著面熟,陡然想起來,這不就是那兩個百濟(jì)人嗎?
于是陳正泰朝這二人努努嘴,對婁師德道:“這二人為何還在此?”
“門下問過了,他們說,是來感謝恩公的!
陳正泰一臉無語:“這又是謝我什么?”
婁師德苦笑:“說是沒有恩公的新船,就沒有他們幡然悔悟,改過自新的機(jī)會,所以無論如何,也要見上恩公的一面!
“那為何遠(yuǎn)遠(yuǎn)站著?”陳正泰只是莞爾一笑,說實(shí)話,到了他今日的地步,不少人想要巴結(jié)自己,陳正泰也是心里有數(shù)的,可似這百濟(jì)人這般的,卻是比較少,畢竟許多人難免還是放不下架子,愛端著。
婁師德道:“那人說,若是太近,難免冒犯,還是遠(yuǎn)遠(yuǎn)站著的好一些!
陳正泰搖搖頭道:“知道了!
于是故意不理這百濟(jì)人,卻是預(yù)備登車回家。
那百濟(jì)人便急了。
這人正是扶余威剛,扶余威剛忙是帶著自己的兒子匆匆上前,眼看著陳正泰的腳要邁上車?yán),卻忙作揖道:“見過韓國公!
陳正泰這才慢吞吞的回過身來,只斜著看這扶余威剛一眼:“噢,我們認(rèn)識?”
“自然認(rèn)得!狈鲇嗤⻊偰樕蠜]有一丁點(diǎn)矯揉造作,還非常的真切:“我出自三韓之地,而韓國公封號為韓,這……豈不是昭示了下官乃是韓國公的僚屬嗎?”
陳正泰:“……”
這樣也攀得上?
陳正泰甚至懷疑,若按這扶余威剛這么瞎扯下去,過了千百年之后,自己也即將要成為韓國人了。
見陳正泰面上變換不定,扶余威剛隨即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下官初來乍到,如今已是唐臣,來了這長安,卻又舉目無親,在這里能與下官有所牽涉的,只有婁將軍。而婁將軍乃是韓國公的門下,這樣算來,韓國公便是下官的主公啊,下官若能為韓國公效勞,死也甘愿。自然……下官位卑職淺,又是降將,韓國公一定不將下官放在心上。只是……哪怕只有萬一的機(jī)會,下官也有一言,不吐不快。”
陳正泰有些不耐煩,拉著臉道:“有話快說。”
扶余威剛卻是拜下,鄭重其事的道:“不知下官能否將自己的性命寄于韓國公的身上?若是韓國公肯接納,即便是做牛馬一樣的事,下官也感激不盡,甘之如飴!
身后,扶余文見父親拜下了,也乖乖的拜了下去。
陳正泰則是朝他冷笑道:“這世上,想要拜入我門下的人,多不勝數(shù),我為何要接納你呢?你請回吧!
真以為我陳正泰是什么阿貓阿狗都收的嗎?
一個百濟(jì)人而已,還是敗將!
陳正泰沒放在心上,回過頭,便預(yù)備登車。
“韓國公……”扶余威剛拜在地上卻沒有起來,卻是帶著三韓人的歇斯底里道:“韓國公乃是愛才之人,我沒有什么才智,確實(shí)無法能夠?yàn)轫n國公效勞,只不過……我百濟(jì)之中,卻也有人才。此人自幼便非凡,他八歲左右即讀《春秋左氏傳》及《史記》《漢書》。到了年長一些,身高便有七尺之多,現(xiàn)今雖十三歲,可是小小年紀(jì),卻已驍勇而有謀略,可謂是天縱奇才,我在百濟(jì)時,就久聞他的大名了,只是他年紀(jì)太小,我沒有接觸。今日愿推舉給韓國公,既然韓國公不肯接納下官,就讓他來代替我為韓國公效勞吧!
陳正泰此時已坐上了車,依舊沒有理會這個奇怪的家伙。
說實(shí)話,在他看來,這家伙臉皮很厚,對于臉皮厚的人,陳正泰是心有防范的。
見陳正泰的馬車要走。
扶余威剛依舊跪于道旁,他繼續(xù)高聲道:“此人叫黑齒常之,其先祖,也是百濟(jì)的貴族,若是韓國公不棄,我會將他薦入婁將軍的左右,等有朝一日,婁將軍察覺到他的文韜武略,自然會推舉到韓國公的面前。我現(xiàn)今得了陛下的賜官,雖只是小小副尉,卻也足以能在長安立足了。既然韓國公不愿接納,我自不敢驚擾,只是請韓國公能夠善待此人!
黑齒常之……
坐在馬車?yán)锏年愓,原是淡淡然的心態(tài),突的心一咯噔。
這個人……怎么聽著很耳熟?
是了,這又一個貞觀后期的名將!
這黑齒常之乃是百濟(jì)人,貴族出身,勇武而有謀略,當(dāng)初大唐平定百濟(jì)的時候,黑齒常之甚至和蘇定方打了個有來有回,只是因?yàn)榘贊?jì)國小,憑他一己之力無法抵抗大唐,最后不得不歸降!
此后,這人則成了唐軍中的大將,大唐命他鎮(zhèn)守西垂之地,他率軍大破突厥,于是便有了“黑齒常之在軍七年,吐蕃深畏憚之,不敢復(fù)為邊患”之說。
緊接著,當(dāng)時的突厥又死灰復(fù)燃,黑齒常之便帶兵發(fā)起攻擊,最后徹底擊潰了突厥的主力。
其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功績便是,有一次黑齒常之帶著一隊(duì)騎兵巡邏,遭遇了三千突厥騎兵,當(dāng)時黑齒常之兵少,突厥人以為對方見了自己的軍馬,一定會逃竄,誰曉得,這黑齒常之居然沒有給嚇跑,還立即發(fā)起了進(jìn)攻,帶著兩百人,身先士卒,一路追殺,硬是令三千突厥鐵騎,頓時喪膽,丟盔棄甲。
陳正泰原本平靜的臉上終于動容了,突然眼眸一張,朝車夫道:“停下!
馬車的車輪戛然而止。
陳正泰重新下車來,而后直直地看著拜在道旁的扶余威剛。
扶余威剛依舊筆挺地跪拜著,他是個極聰明的人,早就心知陳正泰肯定是看不上自己的。
自己畢竟是敗軍之將,而人家卻是高高在上的韓國公,更遑論人家還是天子門生,是天子的乘龍快婿了。
既然自知自己再厚顏無恥,也無法讓陳正泰接納自己。
那么……他很理性地選擇了推薦黑齒常之!
因?yàn)樵诎贊?jì),黑齒常之雖然年紀(jì)小,卻已嶄露頭角,在扶余威剛看來,這黑齒常之遲早會在大唐扶搖直上,既然如此,自己何不趁此機(jī)會,在陳正泰面前舉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