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的成績出的很快。
如今的朝堂上年輕的官員占比很高,以徐子清、陸言良為首的年輕官員在朝堂上的聲望也越來越逼近舊貴族勢力。
去年很多跟著皇上前往戰(zhàn)場的那些文人回來之后大多都升了品級,皇上對他們也很是看重,在朝堂上已經(jīng)慢慢的有了能和舊貴族抗衡的實力。
為了鞏固權(quán)力,在皇上面前證明著自己的能力,以李太傅為首的文人們便盯緊了這一次的科舉考試。
會試是3年才有一次的選拔人才的考試,每一次會試的主考官都會被冠上一個坐師的名頭,在貢院的坐上了九天,就能收獲100多個弟子。
這在很講究出身的文人圈里也是一股隱形的勢力。
徐家之所以在這十年來威望越來越高,也是有個徐子清坐鎮(zhèn)!
而徐子清之所以名聲能夠傳遍國內(nèi)外,便是因為他之前四處游學(xué),聽了他課的文人不知凡幾。
因此,李太傅的人便盯上了這一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名頭。
他們本來以為徐子清會和自己爭搶來著,還為此做出了好幾個方案打動皇上。
卻不想徐子清竟然直接放棄了這次絕佳的機會,這相當(dāng)于放棄了幾百多個可以發(fā)展的文人!
雖然懷疑徐子清的目的,李太傅等人還是從皇上的手上接過了科舉考試等負責(zé)事項。
這一次也卯足了勁,想要把它辦得完美,在皇上面前證明下自己的辦事能力!
在會試剛剛考完的時候,他們就聚集在了一起,不眠不休的看著這一次的試卷。
很快的,便將成績排了出來。
“太傅您看看,這個排位怎么樣?”
李太傅放下了手上的茶盞,他摸了摸胡子,接過了官員遞上來的白紙,微微皺了皺眉頭。
“這第一名怎么是他徐家的人?這世上的讀書人除了他們徐家,就沒人了?”
知道是李太傅誤會了,下面的那個官員連忙笑了笑。
“太傅稍安勿躁,此徐家非彼徐家,這位考生的祖籍在長寧郡,和咱們京城的徐家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
李太傅的面色稍微好了一些,卻還是覺得在最上面高高掛著的那個“徐”字有點刺眼!
官員們對視了一眼,心照不宣。
這朝堂上誰不知道,李家和徐家向來看對方都不太順眼。
其實在咱們的皇上剛剛登基的時候,李家才是在朝堂上名聲最大的文人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