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3章:三不
隔天一早,吃早飯的時候,秦川還確認了一下,徐正強確實安撫好米少杰了,他不會把這個新聞給刊登出去,結果當天中午的時候。
秦川就被魏濤給堵住了,當魏濤亮明自己是《世紀經(jīng)濟報》的主編以后,秦川就知道這件事肯定是壓不住了。
自己葉子電子收購HYDIS公司的新聞,對于體育報社來說,這是可有可無的,畢竟對于體育報紙來說,他們關注的一直都是體育行業(yè)的新聞,自己這個民營企業(yè),刊登在體育報上的含金量沒有多少的。
撐死了,算是一個特殊一點的球迷而已。
但是對于財經(jīng)類,尤其是這種關注報道民營企業(yè)的報紙來說,那完全就不一樣了,這新聞對于他們來說,就是重磅新聞,怎么可能壓得下去。
“魏主編是吧,這樣吧,既然來了呢,也不差這一時半會了,晚上我抽出來半個小時,咱們好好的聊聊,可以嗎?”秦川看著魏濤說道。
魏濤也從報紙上知道一點秦川這個人是什么性格的,年紀輕輕地就取得了成功,可謂是年輕氣盛,飛揚跋扈的,在報上和長紅的倪總都能對罵,是一點也不虛的。
這能愿意接受自己的采訪已經(jīng)很不錯了,推遲半天的時間算什么呢?
魏濤答應了以后,回酒店等著秦川了。
但是轉頭秦川就開了一個小范圍的會議。
“留給咱們的時間不多了,今天晚上接受采訪,我盡量把時間拖延一下,但是最遲國內后天就會見報紙,哪怕是留給同行們一天的反應時間,但這樣一算,我們滿打滿算的也只有兩天半的時間了,所以在這兩天半的時間里,我們必須要盡快地把HYDIS公司給拿下,不能拖延下去了。
實在不行的話,咱們就是再提高一點價格,也要盡快的敲定這個事情……”
秦川說著,心里也很是惱火,本來可以按部就班的,再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消停地拿下的,但是現(xiàn)在媒體記者知道了以后,就要防止同行給自己搗亂的。
當然了,這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
但是卻也不得不防,因為有些人是真的能干出來的。
“秦總,我覺得一天半的時間應該沒有問題,最起碼也可以進入到最終的程序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細節(jié)性的東西了,那個可以慢慢來!毙煺龔婇_口說道。錢文偉也點點頭。
三人意見達成一致以后,下午的談判開始,秦川就直接提價了。
“二點八五億美金,就這個價格,你們要是愿意的話,咱們現(xiàn)在就可以草簽合同了,剩下的具體談細則,要是不同意的話,那就算了!鼻卮ㄒ簧蟻砭褪侵苯右徊降轿涣恕
“秦總,我們公司可是有一條三點五代線的……”金敏浩看著秦川,還準備不緊不慢的還價。
“三點五代線,三點五代線,你們守著他媽的三點五代線的能吃飯啊?”秦川忍不住罵道,一旁的翻譯周琪黑著臉不知道應該怎么翻譯。
“就直接翻譯,讓他們守著三點五代線去過日子吧,告訴他們,我們現(xiàn)在就走,直接放出消息,我們的談判破裂了,不收購了,讓他們和有大廣電、齊美電子談去吧!鼻卮ㄕf著直接站了起來。周琪也趕緊把秦川的話給翻了過去,金敏浩聞言一陣錯愕,這葉子電子又得什么失心瘋了,其實他這段時間,也惡補了一下中文。
秦川這段時間,在談判中非常沒有禮貌的,動不動就罵人,要不是看在秦川愿意給出價的份上,他早就翻臉了,這段時間,秦川明里暗里的沒少罵人的。
搞的金敏浩心情也非常的不爽,有些時候明明聽懂了秦川在罵人,但還是要裝作不知道,憋屈氣都不知道受了多少,但是他感覺秦川這人就是一個瘋子。
你都不知道哪句話就惹怒秦川了,讓秦川開罵了。
反正就是對他們特別的不友好。
“秦總,其實可以談的!苯鹈艉撇桓易屒卮ㄕ娴淖吡,因為秦川目前為止,出價是最合適的,要是秦川這邊宣布談判破裂了,那有大廣電和齊美電子,即使愿意收購,肯定也要進一步的壓價的。
和什么過不去都不能和錢過不去。
挨罵就挨罵,等有機會再報復回來。
“談個屁,就是二點八五億美金,愿意的話,就這么干,現(xiàn)在準備草簽合同,不愿意就拉倒!鼻卮ㄗ炖锪R罵咧咧的,這句話金敏浩聽不懂。
但是也能從秦川的語氣里邊聽的出來的,這不是什么好話。
金敏浩壓住了內心的火氣,看著秦川說道:“秦總,稍等,我請示一下!
“請示去吧,你他媽的都做不了主,還在這里談判來談判去!鼻卮ㄗ炖镌俅瘟R道。
金敏浩深吸一口氣,差點沒有控制住自己。
金敏浩旁邊的翻譯也憋屈得很,看看對方的翻譯,想要翻譯什么就翻譯什么,哪里像是自己這里,他都有些不敢翻譯,生怕金敏浩氣背過氣去。
二十分鐘左右,金敏浩回來了,表示對這個價格同意了,雙方開始準備草簽合同了。
這個草簽合同,只是一個收購意向書,接下來的細則,需要談的還很多。
一旁的徐正強和錢文偉兩人已經(jīng)興奮起來了,他們覺得,大方向談妥了,剩下的就都不是問題了,但是熟知棒子作風的秦川才知道。
這大方向談妥,只是一個開始,這棒子其實毫無信用可言,做事情的時候,又是沒有什么下限。
可以這么說,從草簽合同開始,接下來才應該打起十二分的小心,一點點的需要扣合同,一點點的需要確定每一條合同內容。
要謹防HYDIS公司設下的陷阱。
前世的時候,秦川雖然說沒有和三韓這邊的人做過生意,但是對于三韓這邊在商場上流傳的故事還是有所耳聞的,尤其是涉及到技術交易的時候,有一個“三不”原則,不全款、不全信、不全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