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姐妹二人怎么也沒有想到,這里的屋子,外面看起來,與那些普通宅院房屋并不無不同。
可是給她們姐妹安排的房間里,與那書房一般,不但有鐵爐子,而且還有那種專門用鍋爐燒水之后,通過管道輸送熱水來達到取暖效果的暖氣。
除了這些之外,完全透明的窗戶,可以清晰地看清楚屋外的一切,而當要休息之時,只需要拉上窗簾,就可以將一切都遮擋住。
而且提供給她們姐妹倆休息的被子,那么的輕盈而又溫暖,一問方才知曉,這居然是鴨絨被。
昔日她們跟隨蔓兒,也都只是在書房和客廳這兩處往來,根本就沒有想到,這里的一切,遠遠超出了她們姐妹的認知。
“姐姐,我們該不會是做夢吧,那蔓兒姐姐說的是真的?”
看著那站在屋外走來走到,俏臉上滿是患得患失的妹妹,海蘭上前擁住了這位與自己最親密的親人柔聲道。
“當然是真的,這樣一來,倒真是應了咱們姐妹小時候的約定,日后若是能夠,就共嫁一夫,這樣咱們姐夫也正好不必分開!
聽到了這話,阿蘭亦是兩眼一亮,然后翹起玉指!昂醚浇憬,看來你是早就準備這么做了是吧?”
“哼,你是妹妹,就得聽姐姐的話,倘若你不愿意嫁給常大官人,這倒也沒事,回頭姐姐嫁給了他之后,會跟他說,讓他作主,把你嫁出去……”
“你敢!”
“哎呀你敢捏我,你這個不知道尊老的臭阿蘭……”
姐妹二人在屋子里邊頓時鬧作一團。
。。。
京師,皇宮之內,老朱此刻正在與那徐達緩步而行,在御花園中溜達。
如今已是冬天,卻并未下雪,而是那種長久存在的陰冷與潮濕,讓人們好好地感受著南方冬天的魔法攻擊。
二人所聊的正是那北平,現(xiàn)如今,收到了太子朱標傳來的消息,那就是現(xiàn)如今的北平皇城修繕工作已然完成。
另外就是北平的城市建設以及城防的興建工作也已經到了收尾階段。
只不過隨著冬季的到來,導致了許多的收尾工作,只能等到來年。
再有就是那北平延伸向那天津衛(wèi)的水泥官道,在大量的勞工勞作之下,已然完成過半的工程量,等到明年夏末,當可讓北平到天津衛(wèi)的水泥官道全線貫通。
不過那鐵路的鋪設,則要慢上不少,今年也才剛剛鋪設了近三分之一的路基而已。
明年完全竣工怕是有些困難,畢竟現(xiàn)如今北方大興基建的情況下,工匠就那么多,想要再快,也快不到哪里去。
再加上朱標一向顧惜民力,自然不愿意過度地壓榨老百姓們。
另外就是,一同施工的北向山海關,南下濟南的鐵路、水泥官道也都在施工當中。
好在近幾年以來,隨著海上貿易的蓬勃發(fā)展,再加上江南工商業(yè)大興,使得大明的財政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同一時間,開工那么多的大工程,雖然不敢說猶有余力,但是也足夠支撐。
想想前些年的時候,想要北伐一次,大明朝廷就需要積攢兩到三年的財力,才敢出兵。
而現(xiàn)如今,僅僅憑借著北方目前常駐軍隊,就已經能夠壓制住元蒙殘余勢力,還有那一心想要搞事情的高麗。
使得大明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
而在過去,大明對于道路交通這一方面,更重視的是邊陲地區(qū)的交通設施的通暢,其實都沒有意識到,道路交通的通暢,到底能夠給大明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直到那一次,也就是常二郎這小子突然蹦到了那上?h,在那里大力興建和發(fā)展交通運輸。
終于讓老朱這位一直從社會底層干到社會頂層的大明開國天子,意識到了道路交通的順暢,到底會給大明帝國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也是為何之后,老朱一直都在默默地支持著常二郎在上海縣、在松江府那里折騰水泥官道,又折騰起了鐵路。
就像今日,老朱請了徐達這位老兄弟進宮吃飯,特地搞來了幾個時令的海鮮菜。
特別是那些海鮮,在下到鍋里之前,居然都還活蹦亂跳的,莫說是徐達,哪怕是請客的老朱都給嚇了一跳。
“若是咱們大明建國之初,能夠有這等便捷快速的交通運輸網絡,那些倭寇,又豈敢再犯我大明海疆!
“而我大明也不至于沿海之地,多設衛(wèi)所,以御海上來犯之敵。”
老朱這話,讓徐達亦是深以為然,畢竟當初,陳友諒慘敗之后,不少余黨也退往了海上。
然后開始在海上作亂,還有那些倭寇,讓大明沿海是相當?shù)牟皇⌒摹?br>
好在現(xiàn)如今,隨著大明的造船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再加上火炮上艦這一騷操作,讓那些過往的戰(zhàn)艦,能夠以極低的戰(zhàn)損比解決掉那些海盜倭寇。
大明的海疆,現(xiàn)如今可謂是歌舞升平,海上的貿易如火如荼。
大明的沿海一帶,舉目四望,就能夠看到星星點點的白帆,偶爾也還會有一些那種冒著黑煙的小黑點奔行在大海之上。
嗯,也就是因為大海上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再加上造船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各種航海技術的出現(xiàn),使得海上航行的死亡率變得極低。
這也是為何老朱敢把自己的愛子朱棣扔到那殷商大陸,讓他去那邊擴張大明勢力范圍的原因。
原本老朱準備給朱棣安排的位置,是僅僅一海之隔的扶桑島,可隨著那殷商大陸的發(fā)現(xiàn)。
以及殷商大陸那邊各種令人眼中的豐富資源,再加上朱棣自己的主動請求,最終,老朱也才下定了決心,讓朱棣到那邊去打拼。
不過由于那里太遠,哪怕是現(xiàn)如今最新式的海船,一個來回,那便要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
但是老朱倒是幾乎每個月,都能夠收到朱棣這個出息孩子的書信。
朱棣的每一封書信都很長,多的時候甚至是兩三千言,不過從書信的字里行間。
老朱感受到了老四朱棣發(fā)自內心的快活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