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的候選人根本不對勁!
“蘇景澄已經(jīng)經(jīng)過資質審評,符合要求。他是經(jīng)過強基計劃,14歲考上大學,18歲本科畢業(yè),碩博直讀,現(xiàn)在作為燕大博士,去年剛被評定為杰青!
清晰的成長路線,原先質疑的人,眉毛微微松開,稍稍感慨一句:“是個少年天才!
28歲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確實是了不起。
眾人感慨了幾句,“就是太年輕了,他繼續(xù)去發(fā)展幾年說不準,能三十幾歲評上院士!
“什么時候院士也要多少歲才能是了”蘇景澄的另一位推薦者,翟嘉實聲調(diào)高抬,“他能成為候選人,就說明在電池和人工智能領域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這時候一句年紀輕輕,就能抹掉他的成就。沒有這樣的道理!
眾人微愣,確實,能走到這一步的候選人,各方面條件都已經(jīng)是出類拔萃,年齡已經(jīng)是最小不值一提的事情。
“誰再說年齡,我跟他急!”翟嘉實大聲。
“老翟說的不錯,年輕人能做到哪步,他取得什么樣的成就,就該拿到什么樣的果。不過,我覺得年輕人在領域上還可以深耕一下,現(xiàn)在對他為時過早!
“電池類別還太小了,我看他發(fā)了7篇相關的論文,以我的標準還不夠。”
院士的門檻太高,蘇景澄也僅僅跨入一步。
他的年齡確實可以不提,但是年齡帶來的閱歷,以及相對的研究經(jīng)驗,光是其他候選人花樣繁多的國家項目經(jīng)驗,這是不能比的。
譚學松開口,“電池確實不夠,但如果是人工智能,我認為他,已經(jīng)達到了院士的門檻。國內(nèi)屈指可數(shù)的專家!
“……”
“……”
寬敞的大禮堂,安靜了一會,有人開口:“人工智能這個類別確實夠大,全球都在積極研發(fā),我國也處在一個摸索的階段。你認為蘇景澄已經(jīng)達到那個階段?”
“我認為達到了!
近乎果斷的話語,全場再次陷入沉默。不少院士眉頭微皺,國家的趨勢對于他們而言,要明晰的多,最起碼最近人工智能行業(yè)的雄起,勢必會推出多類延伸開來的科目,前幾年,各大學校已陸續(xù)開展人工智能的課程。
很明顯未來20年這絕對是需要重點發(fā)展鉆研的方向,近幾年華國也積極開發(fā)人工智能的科研項目。
不過嶄新的領域,多位在場的院士并沒有接觸,只堪堪了解。
“他太年輕了,人工智能或許會出現(xiàn)院士,但28歲的少年郎就算他在這個領域有部分成就,我也覺得這是拔苗助長!過于夸大他的實際能力!
“部分成就”譚學松開口,面色嚴肅:“各位都知道騰盛吧,騰盛是人工智能行業(yè)的頭部企業(yè),也是全球人工智能的第一企業(yè),據(jù)我了解,人工智能全球60%的專利,握在騰盛手上。而蘇景澄,擔任的是騰盛人工智能部門的研發(fā)總負責人,可以說是他推進騰盛的人工智能發(fā)展,進而推動了全球的發(fā)展!
“你們覺得這只是部分成就!!”逐漸激昂的話語,年邁的老人挺起胸膛,“那全球人工智能,誰的成就能超越他。
那全球人工智能,誰的成就能超越他——
響亮的聲音回蕩在整個大會堂,不少人露出了驚訝的眼神,他們或許知道騰盛,也或許知道人工智能行業(yè),但確實是頭一次知道蘇景澄在其中的作用。
不少人工智能行業(yè)的專家也當即開口,“蘇教授確實是行業(yè)no.1。上次騰盛開設的全球人工智能大會,他是作為專家代表出席!
“他在人工智能的貢獻以及技術,在全球都是知名的!
隨著專家和教授都肯定了蘇景澄的成就,原先不少持反對意見的院士,心態(tài)也微微轉變。
不過很快負責人也提醒了一句。
“現(xiàn)在評比的是材料學院士,人工智能可以放到后面。”
眾人微微松了一口氣,“那就先看看其他候選人!蹦壳昂芏嗳诉拿不定主意。
“夏侯王很不錯,他最近發(fā)的論文把金屬在常溫環(huán)境,氧化和濕度環(huán)境中金屬接觸微元素,研發(fā)出實際包裹的膜,可以提高金屬的抗腐蝕性,如果能做到實際運用,可以延長金屬的壽命,對各科的發(fā)展都極有意義!”
“這個要是推廣開來,對建筑業(yè)各材料都很有用處,要是成本低,就更好了,現(xiàn)在的成本預算還需要改進,如果膜的造價太高,不實際都不好說!
“但是用在航空事業(yè),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得加入太空測驗!
在議論紛紛中,材料學的各個候選人,每個人都被評選了幾句,而很快,各個研究方向候選人談論了一遍,就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同樣有候選人,甚至作為新興領域候選人競爭更大,13位候選人。
每個候選人的年齡,國家級獎項都要比蘇景澄多,但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科研結果,sci論文發(fā)布篇數(shù)以及含金量。
蘇景澄碾壓他們!
“人工智能第1位候選人蘇景澄,各位請投票。”
現(xiàn)場上千位投票人,所有人都遲疑了一會,很快有人按下綠色按鈕代表通過,也有人按下紅色按鈕表示不通過。
“啪、啪、啪!”
無數(shù)細微的響聲,在大會堂各處響起,譚學松和翟嘉實兩個人當然是果斷按下綠色按鈕。
不過他們心中還是忐忑的。
人工智能還未有院士,也就是說還沒有一個評定的標準,他的能力與否,能否得到一個承認。
都很難說。
而負責人則是看了一眼投票結果。
通過率58%。
他眼中劃過一絲驚訝,隨后開口:“蘇景澄,進入復審!
“呼”譚學松松了一口氣,眼角的皺紋微微松弛,笑了一下。他和對面的翟嘉實對視了一眼,各自點頭。
而面對這個結果,部分拍下不通過按鈕的院士們,騷動了一下,對于這個結果,他們也有些驚訝。
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他這種情況第1次評選可能不過,但第2次第3次評選則幾率很大。
很快,負責人開始宣布接下來的候選人。
隨著一個個候選人的名字報出,全場各不相同或粗糙或粗長的手,熟練的按著按鈕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23%
52%
31%
……
而隨著370位候選人經(jīng)過庭審,79位進入復審,距離院士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