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鴻業(yè)看到坐在教室角落的沈逾白時,神情復雜。
分家前他一直是最早來族學的學生,可分家后這幾日,他變成了第二個。
往常最看重他的朱先生課堂上總會拿沈逾白的文章來念,還要告知所有人文章好在何處,或者有何弊端。
而他這個親傳弟子已經(jīng)徹底在課堂沒了存在感。
好在他要入縣學了。
沈鴻業(yè)腰桿子挺得筆直,頭微微揚起,很志得意滿:“縣學有號舍,我明日去了后就住下了,以后只有休沐才會回來!
話說的是住宿,突出的卻是縣學。
沈逾白放下書本,站起身,平靜道:“恭喜堂哥。”
無悲無喜,仿佛縣學在他眼里與族學無異。
沈鴻業(yè)語氣帶了幾分急促,像是要極力說服誰:“能入縣學的,要么是家中有權(quán)勢,要么是才學過人前途無量,這些都是人脈,是族學不可得到的。”
梧桐樹下的朱先生在心底嘆口氣。
鴻業(yè)說的是實情,能認識那些人,對他們以后多有裨益,這也是許多學子削尖腦袋想往里擠的緣由。
作為先生,自己剛收的弟子不愿跟自己學習,而是覺得縣學好,心中難免失落。
他躊躇著,到底覺得在外偷聽他人說話實非君子所為,便想轉(zhuǎn)身離開,卻聽沈鴻業(yè)道:“你若想去縣學還來得及!
朱先生的步子停了下來,心中憋著口氣,如何也落不下。
以逾白的天資與才智,在小小的族學里讀書,實在委屈了他。
心里卻莫名失落。
在族學教學的他這輩子能遇到一個此等妖孽天資又勤奮的學生,已經(jīng)僥幸,如何敢奢求由他教導成才?
“人各有志,逾白與堂哥所求不同。”
屋子里飄出來的少年清朗的聲音讓朱先生渾身一震。
逾白竟不愿去縣學?
沈鴻業(yè)卻氣急敗壞起來:“你以為留在族學能走得比縣學遠?”
“人若只知向外求,必定怨天尤人?h學之人再有背景身份,不能為我所用也是一場空!
“同窗便是一層關系,往后能互相提攜!
沈逾白靜靜等沈鴻業(yè)說完,才問他:“你與族學甲班其他人也是同窗,還與他們是族人,你可有將他們當朋友?”
“他們大多要在家種地,我一生追求舉業(yè),注定不同路,如何成朋友?”
沈鴻業(yè)辯解。
沈逾白道:“你在縣學那些有背景或才學過人的同窗眼里,又何嘗不是如此印象?”
沈鴻業(yè)一張文氣的臉被氣得通紅。
他實在說不出反駁的話,只得一甩袖子,怒氣沖沖出門去朱先生的屋子道別。
因走得過急,并未留意到梧桐樹下負手而立,神情復雜的朱先生。
透過窗戶,朱先生看沈逾白端坐回桌前,捧起書字字句句誦讀。
他何其有幸,能教導如此通透學生。
朱先生靜靜站著,樹葉飄落肩頭也未察覺。
等沈逾白背下篇文章時,朱先生才回了自己屋子,在門口見到等待已久的沈鴻業(yè)。
沈鴻業(yè)恭恭敬敬行了學生禮,交代了自己明日去族學的事。
朱先生靜靜聽他說完,又靜靜看著眼前的弟子。
身子挺拔,身上帶著年輕人的朝氣與勃勃野心。
人往高處走是應該的。
作為先生,他為弟子欣喜。
只是臨別,他有幾句話要說。
“須知立世之本是自身才能,入了縣學更該勤勉敏學,切勿本末倒置。”
沈鴻業(yè)恭敬作揖:“學生謹記先生教誨!
想到教室正刻苦誦讀的沈逾白,朱先生心中有隱隱擔憂。
如此聰慧通透的學生,以他的才學真能教導好嗎?
若是耽誤了其前程,他百死難以謝罪。
朱先生惴惴。
翌日一早,大房就忙進忙出,吵吵嚷嚷。
沈鴻業(yè)穿著一身新做的青色長袍,滿面紅光地拜別長輩們。
沈守忠特意借了牛車,將東西都放上去。
瞧著那大包小包的,若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出遠門一年半載不回來了。
沈守忠好似迷了路,在沈家村繞了兩圈才找到村口。
這一日,整個村子都知道沈鴻業(yè)去縣學讀書。
而這一切靠的是沈秀蓮未來的婆家?guī)兔Α?br>村里婦人們上門閑坐,鄭氏不厭其煩說著陳家如何光耀,讓村里人咋舌。
沈秀蓮狠狠風光了一把,成了村里最有臉面的姑娘。
這等風光只持續(xù)了兩日,便隨著一個大著肚子的女子哭著找上門時戛然而止。
沈逾白中午回家吃飯,門口圍了不少端著碗筷的族人,院子里傳來女子的抽泣。
瞧見他回來,有人“熱心”地給他講事:“陳家二房那個陳序跟他的表妹私通,他表妹有了身子,來你家哭求你小姑退婚!
“耀宗媳婦天天說陳家如何好,我還真當是讀書世家,這下倒好,行事比咱們農(nóng)家還不如。”
“秀蓮不是說那陳序是讀書人,來年要下場考秀才嗎,我原以為他是個好的,原來只是這等孟浪之人!
“人家都鬧到女方家里來了,實在難看!
一眾閑言碎語中,沈逾白腳步?jīng)]有絲毫停頓。
院子里,一名十五六歲的女子挺著剛顯懷的肚子坐在椅子上抽噎,江氏、王氏和羅氏圍坐在她四周,不敢叫她有一點意外。
瞧見沈逾白進院子,女子羞怯地低了頭,余光卻往沈逾白臉上掃,一時哭聲小了許多。
羅氏瞧見不喜,趕緊把沈逾白拉進屋子。
“眼下家里亂糟糟,村里人都來看笑話,你莫出門了。”
沈逾白道:“娘,就算再亂,午飯還是要吃的!
羅氏才想起沈逾白回來便是要吃午飯。
她道:“都亂成一團,誰也沒想起吃飯這事兒!
沈逾白去廚房幫他娘燒火,主屋里沈秀蓮的哭聲沒斷過,時不時還響起大伯與二伯的爭論。
在羅氏的敘說下,沈逾白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外面女子是陳序小舅家的女兒,陳序的外祖家窮困,就想攀附陳家的富貴。
表兄表妹見面機會總是多,一來二去,兩人瞧對了眼,也有了骨肉。
陳序的娘親在家中鬧了幾場,為的就是將自己娘家侄女娶進門,陳序雖有婚約,然沈家已沒落,退親也沒什么。
陳家大房卻不肯,一來辱沒名聲,二來沈家的底子豐厚,不是陳序外祖家能給的。
沈家八十兩嫁妝敲定,婚事也就徹底敲定。
陳家大房是陳家的希望,說什么便是什么,陳序外祖家見陳家的路走不通,便讓自家女兒大著肚子來沈家鬧,也算把事過了明路。
這下陳家不認也得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