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在郢陳舉兵反秦的人名叫熊啟,他出身楚國王室,父親是楚考烈王。公元前272年,秦國和楚國達成和平,當時還是太子的楚考烈王來到秦國作人質(zhì)。在此期間,楚考烈王迎娶了秦昭襄王的女兒,之后就生下了熊啟。后來楚考烈王回國,成為楚國的君主,而熊啟與母親則留在了秦國。
別看熊啟是楚國人,但他在秦國有人脈,一方面他的母親是秦昭襄王的女兒,另一方面他的舅母華陽太后(秦孝文王的夫人)出身楚國王室。而在當時,秦始皇的父親異人認華陽太后為母親,所以熊啟在秦國的仕途非常順利,不僅被封為昌平君,還擔任著重要職務(wù)。
公元前238年,嫪毐之亂爆發(fā),咸陽城變成戰(zhàn)場。秦始皇得到消息后,“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fā)卒攻毐”。由于嫪毐之亂與呂不韋有關(guān),所以呂不韋丟掉了丞相的職務(wù),昌平君熊啟因立下戰(zhàn)功,而出任秦國的丞相。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昌平君全力輔佐秦始皇,頗有功績。
然而到了后來,秦始皇與昌平君發(fā)生了矛盾,主要是因為攻打楚國的問題。昌平君熊啟雖然是秦國的丞相,但他畢竟是楚國的王子,當時在位的楚王負芻是他的異母兄弟。由于這個因素,秦始皇毅然罷免了昌平君丞相的職務(wù),將其遷往郢陳,同時還派人監(jiān)視著他。對此昌平君非常不滿,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舉兵反秦。
此時,秦將李信戰(zhàn)敗,秦始皇聞訊后大怒,啟用老將王翦出戰(zhàn)。姜還是老的辣,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即楚王)”。畢竟楚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楚將項燕(項羽的祖父)不甘心失敗,他立昌平君熊啟為楚王,繼續(xù)與秦國作戰(zhàn),“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于淮南”。
然而,項燕獨木難支,昌平君也無力回天,此時的秦軍已經(jīng)勢不可擋,“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敝链顺䥽鴱氐诇缤。昌平君熊啟的人生堪稱奇特,他是楚國的王子,卻做了秦國的丞相,最終卻起兵反秦,成為楚國的末代國君。
論親戚關(guān)系,昌平君的外祖父是秦昭襄王,舅父是秦孝文王,而秦始皇則是他的表侄。歸根結(jié)底,造成這一切的因素都是秦國、楚國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與楚國通婚頻繁,秦國的許多太后都是楚國人,導(dǎo)致楚國人在秦國具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